■行为解读
2025年10月14日
■行为解读
老师观察发现,一段时间以后,小毅的言行出现了异常:不愿意和小朋友玩,不愿意开口与人说话,动手能力弱,视力下降明显。
孩子的这些表现与最新的关于婴幼儿使用平板电脑之类的电子产品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美国小儿科学会建议家长:“除了跟亲人视频聊天外,避免让18~24月龄的儿童使用电子媒体。”
国外有研究表明:9~10岁儿童每天使用电子产品超过7小时,大脑皮层有过早变薄的迹象。每天盯着屏幕超过2小时的孩子,不仅视力受损,孩子的语言和推理能力也表现较差。
长时间与电子屏幕相伴(包括手机、电视和平板电脑等),会让年幼的孩子习惯于分心。频繁快速的画面切换也许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却不能让孩子专注在画面上。孩子看电子屏幕是一种被动的行为,时间久了会降低孩子长时间注视一个特定物体的能力。屏幕跳跃变换的画面,剥夺了孩子练习专注的机会,让孩子习惯于分心。更叫人担心的是,这样的习惯将会伴随孩子终身。
孩子玩玩具时,会专注于玩具,不断发现其中的奥秘;再次玩玩具时,上一次的记忆会提醒他更仔细地探索,思考这个玩具有什么新的玩法。当孩子在公园游乐场玩的时候,他全身心地沉浸在“自我能力的体验”里,内心充满了快乐和自信。这些看似平常简单的活动,激发的却是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是孩子发展自我认同和建立自信的重要途径。而看电子屏幕的时候,孩子永远不可能感受到“我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