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解读
2025年10月14日
■行为解读
其实,惠惠的这些行为在3岁左右的孩子身上很常见。孩子开始说“不”是一种进步,总是处在服从听话的状态并不是件好事。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是儿童成长阶段中经常发生的拒绝行为。拒绝行为包含多种表现,如对同伴老是说“不”、对爸妈或老师的嘱咐说“不”、对集体的规则说“不”。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对什么都跃跃欲试,想要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这些拒绝行为表明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代表孩子创造性思维的萌芽。正因为有了自我认知和独立意识,孩子开始萌生要遵从自己的决定的强烈意识,这样就会导致他们忽视或者拒绝他人的要求,甚至是不管不顾的。
现在很多父母忙于自己的事情,可能会忽略对孩子的关注,有的则一直把孩子看作原来的那个小娃娃。而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日趋成熟,他对父母和身边大人心理上的要求也变得细腻和复杂了,渴望更多的关注和理解。在幼儿园,老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孩子,难免有疏漏,不能及时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每一个心理需求。惠惠发出奇怪的声音或在楼道大喊大叫,有可能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想要获得更多的关注。
因此,我们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和干涉孩子说“不”,应该多一些倾听和理解。平时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注意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要注意的是,长期持续的拒绝行为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其他孩子可能会产生反感,不少大人也会因为不理解而采取忽略或冷处理。如此一来,孩子就会更加缺少他人的关注与理解,长此以往会影响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