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解读
2025年10月14日
■行为解读

吃饭,本是人的生理需要,应该是一个愉快的过程。
孩子从2岁开始,就会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对饥饿感、饱腹感,以及不同食材带来的口感,都有自己的感受。吃饭从来不是单纯的饿了就填饱肚子那么简单,孩子也一样。孩子自己进餐可能会吃得少一点,会拿着勺子捣乱,会撒得到处都是,但这些都是孩子手眼协调能力、手部精细动作不断发展的好机会。
一直被喂饭的孩子,会失去很多学习的机会。他们不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愿望来探索世界、认识食物;他们不能通过抓握、咀嚼,了解不同食物的外观、气味、味道和形状。一直被喂饭的孩子不能自主决定送进嘴里的这一口食物是什么,下一口要吃什么。每一顿饭、每一口饭都由大人替他决定。这样一来,孩子吃饭的乐趣就被成人的“塞”给取代了。
一般而言,孩子的胃口比成人小很多,当运动量不够、高蛋白摄入过多时,就会影响他们的食欲。成人容易把自己的感受强加于孩子,认为自己的孩子挑食、厌食,逼迫孩子进食,长此以往,孩子的自我感受能力会下降,对吃饭会越来越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