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解读

■行为解读

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个性特点和气质类型自然是不一样的,对待表演这件事,孩子的表现各不一样,也是很自然的。天性比较开朗的孩子喜欢“出风头”,上台表演就如鱼得水;有的孩子比较内敛,不喜欢表现自己,要他上台很可能会成为一件困难的事。多多本来就是一个文静又不爱闹腾的孩子,上台表演前突然胆怯,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胆怯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反应,即使在成人中也普遍存在,只是成人更善于掩饰罢了。胆怯是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而逐渐形成的防御性心理机制,它能使人保持警醒,不断审视环境,以便更好地自我保护。胆怯作为一种个性特征,谈不上好与坏。在与家长们聊天时发现,谈到孩子的胆怯,他们常常会认为这是令人失望的个性,担心孩子不敢大声说话、退缩的表现会使他今后较难适应社会、面对激烈的竞争。

其实家长多虑了。孩子年幼,对周围环境的认识有限,一时的回避、退缩在所难免。只要这样的胆怯没让孩子感到不快乐,失去自信,没有妨碍他的学习和探索,一时的胆小是可以接受的,也应该得到父母的理解和体谅。

即使在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上孩子的确表现得畏惧退缩,不愿主动尝试,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父母也不能给孩子贴上“胆怯害羞”的标签,更不能指责、嘲笑他。因为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强化孩子的胆怯行为,甚至让孩子变得自卑。

父母的关爱、鼓励和信任,对孩子消除胆怯和自卑心理非常重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感受,尽可能地理解他的想法,必要时给予孩子低声说话或保持沉默的权力。一旦孩子有进步,要给予热情和真诚的鼓励。反复鼓励,会让孩子产生被认可、被接受的感觉,使他的信心得到增强。这个过程非常有助于消除孩子当众表演和讲话时的胆小和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