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理论建构与政策实践》简介
《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理论建构与政策实践》这本书是由.许杰著创作的,《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理论建构与政策实践》共有104章节
1
内容简介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既是理论研究课题,也是政策实践课题。本书从理论建构与政策实践两个维度,对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予以探析,重新梳理定位大学的外部关系,以及如...
2
作者简介
许杰,辽宁大连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北京市大兴区政协委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黑龙江高教研究》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政策、教育治理及学校...
3
前言
制度建设是现代大学发展的永恒命题。建设中国现代大学制度,既是一个重要的学术理论问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更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躲...
4
目录
目 录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 第一章 现代大学制度:基本理论 第一节 现代大学制度的概念梳理 一、现代大学制度:内涵与外延 二、现代大学制度:价值与意义 三...
5
第一章 现代大学制度:基本理论
建设中国现代大学制度,这一问题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从20世纪90年代起,“大学制度”的现代化建构始终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主题话语中,占据着一个...
6
第一节 现代大学制度的概念梳理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首先需要厘清何为现代大学制度,否则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在实践中就会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这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理论根基。其次要明确中国现代大学制度...
7
一、现代大学制度:内涵与外延
制度建设是大学发展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雅斯贝尔斯说,“大学只能作为一种制度化的实体才能存在”[1]。应该说,无论中外,有了大学就产生了相应的大学制度。从大学组织...
8
二、现代大学制度:价值与意义
现代大学有其自身的价值追求,是一个“价值存在物”。作为规范、制约学术活动的规则或规范体系,现代大学制度不仅仅是一套客观的“技术性装置”,也是一种价值性规范,是一...
9
三、现代大学制度:形式与实质
辩证地看,大学制度的整体功能具有“二重性”,它既可能维护和保障大学的特殊性,尊重和确认大学的内在逻辑,也可能“摧残”大学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使其完全依附于其他...
10
第二节 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的成功经验
大学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独特机构,美国加州大学前校长克拉克·克尔曾做过一个统计,在1520年前全世界建立的组织中,现在仍然使用同样的名字、以同样的方式、做着同样的事...
11
一、现代大学制度:历史源起
马克思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12
二、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发展
关于现代大学是从何时算起的问题,历来都有争议,但学术界比较公认的说法是从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开始[27]。多数学者认为,现代大学制度起始于洪堡1810年创办的柏林...
13
三、现代大学制度:不同模式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大学。“大学是民族灵魂的反映。”[39]如此,期望大学适应单一的模式是很荒谬的。从历史上看,大学经历了深刻的变化,是社会进化的组成部分。从源头...
14
四、现代大学制度:成功经验
世界各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因其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演变、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西方发达国家因其深厚的大学教育历史和传统,美、英、德、法四个国家形成...
15
第三节 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核根基
西方国家现代大学制度演进的历史表明,现代大学制度在源头上秉承了中世纪大学自治的基本精神,同时在大学与政府、与市场关系互动中获得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并逐渐形成了...
16
一、大学自治:现代大学制度的存在前提
大学自治是大学独享的一种特权,指大学作为一种学术性组织,应当独立决定自身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并将其付诸实施,最小限度地受到政府、教会或其他任何社会法人机构的控制和...
17
二、学术自由:现代大学制度的精神灵魂
学术自由是大学得以延续发展的古老传统,现代大学要以学术自由作为大学精神的核心。学术自由一般分为个体和组织两个方面。学术自由一般被解释为“不受妨碍地追求真理的权利...
18
三、教授治学:现代大学制度的立身之本
大学作为学术机构,学术是其安身立命之本,教授是从事学术活动的主体。大学的成功系于学术的繁荣,学术的繁荣必须遵循学术的逻辑。大学的管理与运行必须以学术为重心,大学...
19
四、学术权力: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核根基
权力现象是人类社会中最普遍的现象,权力是组织的最基本要素。借用明茨伯格的话讲,无论在组织内外,我们都会联想到权力[77],组织与权力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共处于...
20
第二章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理论建构
现代大学肇始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从最早的博洛尼亚大学诞生(1088年),西方大学已先后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知识经...
21
第一节 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历史演进
中国探寻现代大学制度的最早足迹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一般认为,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建立及1904年清政府《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诞生[1...
22
一、(1898—1949年)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初创与发展
中国现代大学诞生于19世纪末期,是在“西学东渐”的历史大潮中清末新政的产物。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萌生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正式启动于1898年的戊戌变法和京...
23
二、(1949—1978年)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中断与倒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过程中,走了一条非常曲折和复杂的发展道路。新中国大学制度的探索和实践,是建立在三种大学制度模式基础之上的...
24
三、(1978—2010年)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党中央决定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时期,经...
25
四、(2010年至今)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2010年是中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节点。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
26
第二节 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
西方大学是学术文化内在逻辑发展到特定阶段的自然结果,大学有其产生、形成的本土渊源,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层面的情况密切相关。中国近代大学却是一个舶来物。1898...
27
一、以“适应论”为实践逻辑的制度根基
英国高等教育学家阿什比认为,大学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在其不断的发展历程中,经常处于进退维谷的境界。一方面,大学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另一方面,大学又要保持自身的使...
28
二、以“实用主义”为制度建构的指导思想
美国教育史学家布鲁贝克认为,在20世纪大学确立它的地位的主要途径有两种,即存在着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一种主要是以认识论为基础,另一种则以政治论为基础。[17...
29
三、以“同生互构”为结构特征的制度模式
1898年清末戊戌变法的启动和京师大学堂的成立,本身就标志着中国现代国家建构和现代大学的共同开端。而京师大学堂作为戊戌变法的产物和唯一保留成果也成为中国现代国家...
30
四、以“国家需要”为主导价值的功能导向
参照布鲁贝克的两种高等教育哲学思想,我们不难判断,我国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建立以来,其发展的主流思想是政治论哲学思想。在中国,现代大学的出现是政府直接推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