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试点单位对改革项目认识不到位,推进改革动力不足
对建设现代大学制度试点项目意义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到位,试点改革进展不平衡。有的试点高校将试点工作作为学校的局部工作,没有从国家战略层面深刻认识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将试点项目当作常规研究课题,研讨多,实际改革举措少;有的高校的部分领导干部和教职工在观念上还停留在过去的习惯性思维中,对改革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建设现代大学的本质认识还不够,缺乏一流大学的高标准、高要求的自律和自信,缺乏革故鼎新的勇气,因而对试点改革的宣传不够;一些试点学校对试点项目的了解仍停留在学校领导层和相关职能部门,广大师生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不够,各办学主体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试点成效认同度较低;有的试点学校在改革试点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了广泛发动,凝聚共识的办法,推进各项改革,但在具体的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改革试点等实施过程中,相关学院和职能部门在如何改革、改革什么等问题的认识程度上还不平衡。评估组就试点项目的了解程度和满意程度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的试点学校教职员工对试点的了解程度仅为24.73%,满意程度为23.66%;有的试点学校了解程度为48.84%,满意程度为77.91%;有的试点了解程度为98%,满意程度为99%,其结果差距非常之大。
项目试点没有专门的经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实施的进度和效果。改革是“一条探索未来的路”,试点方案设计了许多新思路、新机制,不免对当前的部分体制机制有所抵触,存在风险和实施难度,推进改革需要经费支持,需要国家和教育部配套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有力支持。但现在试点单位普遍缺乏必要的倾斜政策和经费支持,改革动力不足。北京大学在调研中发现,现在北大仍然面临着办学资金短缺和空间资源匮乏等方面的约束。社会捐赠偏好硬件建设,政府专项经费的支出项目严重受限,校级可支配收入中可用于支持改革的资金非常有限,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增加学校经费使用的自主权。西部地区的试点学校经费本身就非常紧张,由于既有经费都有名目,如完全依靠学校“自筹经费”推进改革,学校感觉压力风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