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政教相对分离
学术与政治分属不同的场域,遵循着不同的逻辑,在社会的不同部门运行。无论是逻辑上还是实践中,由于二者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张力,甚至是矛盾,一个人或以学术为业或以政治为业,很难将学术与政治兼收并蓄。马克斯·韦伯曾以“以学术为业”和“以政治为业”做过两次精彩演讲。在“以学术为业”的演讲中,他指出,“在课堂上没有政治的位置。就学生而言,政治在这里没有立足之地”。“就教师而言,党派政治同样不属于课堂,如果教师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对待政治,那它就更不属于课堂。”[50]韦伯对学术与政治界限的严格区分反映了他那个时代大学追求独立于政治之外的价值取向。但事实上,无论是学术还是政治其含义都十分广泛,学术与政治有时的确很难区分。
以大学作为组织载体,学术与政治的边界只能是相对的。世界各国,无论何种制度,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从逻辑上都大致可以分为四种[51]:一是学术与政治对立,即学术的归学术,政治的归政治;二是政治学术化;三是学术政治化;四是学术与政治良性互动,以政治为表,以学术为里。第一种状态是一种极端的假设,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第二种政治学术化是政治不成熟的表现。如果把政治问题当成一个学术问题,认为只要学术繁荣,政治自然就会昌明,那就大错特错。学术强调理解,政治注重行动。学术的影响需要时间,政治的宣传需要空间。第三种学术政治化既是政治不成熟的表现,也是学术不成熟的表现。如果一个国家把所有的学术问题都当成政治问题,只问立场,不问是非,那么不但政治无望,学术亦无望。第四种学术与政治良性互动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其前提是学术与政治的相对分离。“学术的独立自由,不仅使学术成为学术,亦且使政治成为政治。”[52]学术有学术的规范,政治有政治的操守。学术与政治各有其不同的场域逻辑、操作规则与评价标准。显而易见,政治与学术之间不是谁为谁服务,而是不同场域的不同主宰者。无论学术政治化还是政治学术化都是极端错误的选择,在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上,二者必须从对立或依附走向良性互动。
大学与政治的良性关系,是大学与政治都需要的。一方面,大学需要政治的尊重、理解和支持,没有政治的支持和帮助,真正的现代大学制度是根本无法建立起来的。因为纵观世界大学史,可见所有大学的自主权或自治权,都是由当时的教皇、国王(皇帝)、诸侯或市政当局授予的[53],这其中虽然包含了大学师生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成分。另一方面,政治也需要好的教育,因为好的政治既是以好的教育为前提的,也是以好的教育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好的教育,好的政治就缺乏文明的政治思想和精神的引导,也缺乏充足的优秀政治人才和良好的教育环境的支持。所以,好的大学是政治和社会都期待的,它能够在更高的层次上(思想观念、国民素养)为社会提供服务。而建设好的大学,则应该得到政治和社会的积极支持。政治与教育,可以说是完全相辅相成的。所以,从促进大学和教育进步的角度看,应该重新审视政治和教育的关系。而让教育成为教育,大学成为大学,让教育家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应该成为社会上下的共识。大学若能产生传世经典必将有助于政治,政府若要调控大学也必须遵循学术的规则。我国大学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必须要实现学术与政治的相对分离。没有学术与政治的相对分离就很难抑制大学里行政权力的泛滥和行政文化的蔓延,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去行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