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制度:基本理论
2025年09月10日
第一章 现代大学制度:基本理论
建设中国现代大学制度,这一问题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从20世纪90年代起,“大学制度”的现代化建构始终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主题话语中,占据着一个热点话题的位置,成为关注的焦点。1995年丛长福在《中国高教研究》第2期发表《现代大学制度的办学原则和管理模式》一文,他呼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是十分重要、迫在眉睫、利在当代、受益千秋的大事。”但在当时及之后的四年中,这一呼吁在高等教育界并没引起多大反响,几乎无人应对,只有零零星星文章涉及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容。2000年王冀生在《高教探索》第1期发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攻坚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呼吁“提高对现代大学制度的认识”。文章认为,1985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主要集中在宏观方面,思路基本明确,而且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在应当适时地把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转移到微观方面,其根本出路就是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至此,拉开了学界对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的序幕,现代大学制度顿时成了高等教育理论界的热点问题。但是,应该说,从高等教育领域总体来看,这十多年以来,并未产生根本性的思想变革或制度创新,而大多只是停留在局部的、微观的、碎片化的改革或修正完善阶段,对一些理论的认识也仍有模糊不清的问题存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首先需要正本清源,对现代大学制度的相关基本理论进行梳理,这是基础性工作,也是本研究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