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指南
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要有深入的理论研究。由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探索已进入攻坚克难阶段,工作的复杂性增加、难度增大,亟需理论的引领支持。然而,客观地说目前有关大学制度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实践探索。这或许是因为大学制度建设根本上是一个实践问题。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持续推进亟待把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结合起来,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用新的实践完善新的理论,进而使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大任务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得以推进,使不断完善后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能够成为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高等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大学制度。
从学理层面看,制度是社会各种组织活动的规范和标准,也是一种组织和规范体系。制度依一定的思想、观念、理论为前提,既是这种思想、观念、理论的反映,又是这种思想、观念、理论的载体。现代大学制度作为大学活动的规范体系,在大学活动中是处于中间位置的。在其上位,有主导产生和形成大学制度的大学理论和思想;在其下位,有被大学理论和思想、制度支配的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这三者之间是一种逻辑上的顺向接续关系,亦即思想决定制度,思想和制度决定实践。因此,要设计或创造一种先进的大学制度,就首先需要有一套先进的大学理论和思想。若无先进的大学理论和思想的引导,所谓的新的大学制度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或者是无进步意义的修饰。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在理论层面,必须跳出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对单一的学科空间,运用包括政治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在内的多学科视角,对中国大学治理特殊的内外环境、解释框架与建设路径进行系统思考;在实践层面,必须避免对欧美大学制度的简单引介、模仿甚至照搬抄照,更多地需要对中国大学独特的历史传统、功能承载、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工具手段等进行系统而富有整体性的思考。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构建既充分尊重高等教育客观规律、顺应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又紧紧立足中国特殊政治、历史与文化传统,切合中国现实需求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和治理模式。弗莱克斯纳曾告诫人们,“大学是民族灵魂的反映”。因此,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大学,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大学。期望大学适应某种单一模式是荒谬的,妄自尊大和简单模仿照搬均不可取,大学只有在契合国家和民族特性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兼收并蓄和独树一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学制度的探索经历了许多波折,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对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才越来越引起高教界的关注。人们开始从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动因、目的、意义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结构,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历史与现实,以及中外现代大学制度之比较等方面对现代大学制度进行理性探索,形成了相当丰厚的理论成果。《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试点改革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实践,需要一定的理论作指导,需要理论创新和理论自觉,以减少教育改革的成本。虽说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相关理论可以借鉴,但实际上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所遭遇的问题与欧美很不一样,中国教育问题需要用中国的理论来解释与解决。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实践中发生的种种偏颇和理论探索中的诸多误区,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缺乏基本理论的指导。客观地说,我们对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特别对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实践迫切需要更加全面系统科学的理论支持。由于现代大学制度内在结构的复杂性和外部环境的影响,甚至可以说,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完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相关理论的成熟程度。就此而言,加强基本理论探索,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极为重要,也是探索现代大学制度的根基。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关涉诸多专业性问题,需要加强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理论探索和研究。何为大学,何为大学制度,何为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影响大学及大学制度的因素又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涉及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现代大学制度,必须对这一系列问题做出科学的解释,形成现代大学制度的原理体系。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实践中发生的种种观点的偏颇和理论探索中的诸多误区,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缺乏基本理论的指导。没有基本理论的规范,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的效益就难以提高。因此,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的当务之急是构建原理体系。在此过程中,关键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是大学运行、发展和发挥作用的最核心要素,制度是要为人服务的,从最大效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出发对现代大学制度加以设计和运作。同时,制度设计过程特别要协调外在与内在的制度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科学管理。现代大学制度包括内在层面和外在层面的构架,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构架,涉及规范和理顺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涉及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改革等方方面面。从外在制度构建来看,需要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体制、市场适度调节体制、社会广泛参与体制、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体制。具体涉及如何科学规范政府的管理;如何构建多元化、多样化的高等教育体系;如何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实现大学的自我约束和自主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要尊重历史和国情,不能照抄照搬,如何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这些问题都要逐步去探索和思考。从内在制度构建来看,加强对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应以建立有特色的大学管理体系为目标,围绕“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学术自由”“大学章程”等核心议题,积极推进内部治理结构和组织体系的改革。健全党委领导制度、校长负责制度、教授治学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积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强依法治校,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完善内部组织架构;进一步理顺学院与基层学术组织的关系,完善管理架构,积极推进内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及各方面工作体系的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