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学术绩效评价机制

八、改革学术绩效评价机制

构建科学全面的学术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是做好高校考核评价工作的基础,也是搞好考核评价工作的关键,是当前高校管理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湖南大学改革学科建设绩效评估方式,将学科建设绩效评估指标划分为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两大模块。改革了评估标准,实施分类指导。经过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根据不同学部的性质和特点,充分考虑了学科的多样性及各自的研究文化和价值理念,对不同学部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按工学、理学、经管与人文学科四个学科大类开展绩效比较;改革了评估方法,设计了绩效系数计算公式。学校在“985工程”“211工程”建设、“十二五”学院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重点学科建设、学科评估中均引入了学科建设绩效评估,根据学科绩效评估结果,指导学院学科建设。长安大学坚持“分类管理、适度分权、协调运转、民主监督”的治理思路,优化制度体系,调整组织机构,探索形成学术绩效评价分类指标体系、校院二级学术绩效管理新机制、学术委员会相对独立运行机制和学术绩效评价申诉仲裁机制四大主导改革措施,确保学术绩效评价体系完善、方法科学、过程公平、结果公正。首先,依据学科属性和研究特点,分类建立理工与人文、基础与应用学科的学术研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形成科学、合理、公平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依据校、院两级学术管理职能,明确校、院两级学术研究绩效管理重心,形成高效、公正的学术绩效管理机制。第三,依据独立性、专业性原则,规范学术绩效考评机构的人员结构,形成独立、专业、权威的学术绩效考评组织机构。第四,依据公平、民主原则,成立以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由不同职称结构的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参与的申诉仲裁机构,维护学术绩效评价的公正性。中国科技大学对研究型大学学术绩效评价制度进行了改革,制定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制定学校发展水平关键绩效指标库和各项水平指标;按照学科的不同属性,分别制定各学科(基础学科、高技术学科、管理人文学科)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导各学院在学校关键绩效指标库和各项水平指标的基础上自主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同时,开发关键绩效指标监测和跟踪数据库与国家科学图书馆、汤姆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和爱思唯尔(Elsevier)等国际数据提供商开展合作,探讨开发学校关键绩效指标监测和跟踪数据库;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院系(学科)评估机制优势学科率先试点国际同行评估,评估专家组成员均由该学科领域国际一流专家组成,并形成学科诊断报告,以利于学科发展思路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