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改革实质是利益再分配,改革阻力较大
创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是一场深层次的变革,难免会触及一些既得利益。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主要会触及三类利益。一是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利益。简政放权需对政府部门的权力予以调减或限制,比如将招生权力更多下放给大学等。二是大学内部管理者的利益,尤其是掌握大学行政权力群体的利益将受到制约,比如教育资源的二次分配要更加公开透明等。三是大学内享有学术特权人员的利益。比如教育资源配置的倾斜政策要受到约束等。各利益主体既得利益被调整时,如果不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将会增大改革的阻力,甚至可能导致改革流产或者目标扭曲。
深化改革触及各方利益,部分改革项目的推进及成效尚需时日。大学制度改革涉及面广、诉求不同,各改革要素之间相互勾连,改革机制的设计、改革政策措施的制定实施很难兼顾全面。囿于既得利益的阻力或者对改革前景的担忧,评估组发现,有些试点学校改革项目的推进“稳妥”有余而“积极”不足。因为改革方案确定以后,会不断出现新形势、新问题,难以按照既定的改革任务书推进改革进程,必须按照新形势、新问题及时调整改革方案。如何使改革的步伐跟上形势变化的节奏,如何能在保证改革方向的前提下,对改革方案进行灵活调整,有待进一步探索。
改革试点中的利益协调还有待加强。改革越是向前推进,所触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利益就越复杂,碰到的阻力也就越大。进入深化改革阶段,改革的项目可以说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推动本身就比较困难,并且,随着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因社会利益关系调整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大量显现。试点学校一致反映,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中,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各方利益,涉及教职工和学生切身利益的新矛盾、新问题也不断涌现,且呈现复杂多样的趋势。在改革过程中,一些组织和机构的建立和撤并打破原有治理格局,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节点较多,敏感度较高,实践中突破起来较为困难。比如在学部制改革过程中,涉及一些院系教师归属的调整,如处理不好,会引发教师间的矛盾,影响教学和科研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