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制度创新
(一)以现代大学制度试点改革带动学校综合改革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认真落实教育部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精神,试点学校以现代大学制度专项改革试点带动学校综合改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近年来专项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于2014年全面启动综合改革。通过半年之久的广泛讨论汇聚了全体北航人的智慧,坚持“理念与目标、政策与机制、示范与行动”的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以激发创造的活力为核心,变被动为主动、变等待为超前,制订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综合改革方案》,以作为学校统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容改革、创新、发展的行动纲要。
天津大学在学校各层面全面推进改革,并在一些代表性的领域设立校内改革试点。如围绕学院改革,以精仪学院为试点,进行综合学术实验区改革;围绕学部制改革,以管理与经济学部为试点积极探索;围绕教育教学,以求是学部为试点开展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围绕科研组织模式和管理运行机制,以滨海工业研究院为试点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学校把改革任务和内容融入各试点单位的改革之中,通过试点单位先行先试,取得重点突破后再在全校范围总结推广。
复旦大学以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为“牛鼻子”,推动学校综合改革。2014年10月,学校发布了《关于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通过转变校部机关职能,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带动学校一系列综合配套改革,充分调动校院两级积极性,充分激发校院两级发展的内生动力,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逐步建立一套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一种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相互协调、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学校制订了《学院两级管理准入方案》《校院两级管理试点单位分类方案》,对学院设置和管理服务构架、学科发展规划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编制提出明确要求。
西南财经大学将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纳入学校全面深化改革(西南财经大学制定通过《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内涵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进行谋划、落实和部署,推动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加强改革的协调性与全面性,着力解决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全面、深入推进时遇到的各项问题,以改革的方法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二)探索推行大部制改革
为改变高校管理职能划分过细、职能部门设置过多的现状,推动高校管理机构改革向“大部门、大职能、大服务”范式转变,部分试点学校实行大部制改革,将高校现有基本职能部门进行整合,构建一套包括科学决策、沟通协调、弹性运行、综合服务、监督评估在内的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以保证高校各大部门高效良性运转。
北京师范大学以珠海分校为试点,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实行大部制改革。分校16个行政部门被整合为教学部、行政部、总务部、发展部4个大部,建立了“大部制+职员+岗位+问责”的行政管理体制。部内建立部务委员会统筹协调,实现了管理流程再造,增强了服务功能,提高了管理效率,突破了“大学办学院”的观念,大力推进“学院办大学”理念,以打通“教”与“育”为核心,建立服务型行政,为保证学校治理中的学术中心地位提供了制度保障。在经费支持、资源配置、人员聘用、业绩考核等方面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和必要的资源支持,鼓励其在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国际化发展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改革取得了新突破,办学有了新亮点。
合肥工业大学推行行政大部制改革,根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校务管理、财务管理、后勤保障等六个模块,将17个行政管理部门整合为校务部、教务部、财务部、总务部、研究生院、科学技术研究院等6个运行部,原有的53个科室归并为29个办公室。部分高校还探索符合现代管理理念的运行方式。政事分离,即行政管理和行政服务分离,将事务性的工作从机关管理职能中分离,成立相应的服务中心,管理部门专注于政策的制定、贯彻和修改。监办分离,把原来一些部门监督权与办理权合一的内容进行了调整,适度分离,成立监督办公室,体现决策、执行、监督相对分离。
(三)推进校部机关转变职能
为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学校着力转变校部机关职能,在思想观念、职能定位、工作方式、服务作风上做出新的转变,以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浙江大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学校全面梳理校级层面的管理权限、审批事项和服务事项,以减少审批部门、减少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时间为核心内容,对全校109项事项提出了简政放权的工作要求。在此基础上,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公布了第一批简政放权事项目录(浙大党办〔2014〕3号),涉及人事处、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科研院、社科院、计财处、房产处等主要职能部门,涵盖了定编定岗、专业建设、研究生推免、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遴选、教学经费预算、公用房管理等40余个具体项目。同时,以行政服务办事大厅建设为抓手推进管理服务体制改革,协调学校15个职能部门,将师生需求量大面广的254项审批事项和服务事项在大厅服务窗口集中办理,让师生“少跑一趟路、少进一扇门、少找一个人”。加强流程再造,对涉及多校区、多部门的事项,探索建立跨校区、跨部门联办机制。推进智能化办公,开发受理系统集成短信平台和承诺件超时提醒平台。截至2014年11月1日,行政服务办事大厅共受理事项173 151件,办结171 679件,师生总体满意度评价率达99.99%。
中国科技大学坚持管理向服务转变,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创造价值”的服务理念,把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视为行政部门的基本宗旨,把师生的愿望和需求作为行政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在学校行政部门中开展效能建设和服务型机关建设。主要举措如下。一是建立和完善“学生服务中心”和“行政服务中心”。二是建立服务评价制度,开展行政部门绩效考核。把服务水平作为评价部门工作的重要标准,由校领导、教授和服务对象对行政部门工作业绩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分为ABC三个档次,并与部门的收入挂钩。三是制订“三个一”计划,全力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三个一”计划即一项改进措施,一个服务示范岗,一个服务结对。四是开展以“工作职能”和“工作作风”两个转变为主要内容的机关效能建设。
(五)探索建立高校办学质量监控和内部自律机制
加强高校办学质量监控和完善内部自律机制,是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的微观基础,是确保学校管好权、用好权,营造“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重要内容。
四川大学初步建立了“管、办、评”分离的校内办学和管理评估机制,由学校发展研究中心作为独立的评价机构,以按年度发布学院发展报告为引导,结合“大学教育满意度调查”,对学校各部处的管理和各学院的工作效率、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进行评估,形成校内各单位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
重庆大学初步形成了以《重庆大学本科教学基本状态白皮书》常态监测为基础,以建立“生源输入—学习过程—就业出口”全覆盖、成体系的第三方或自我调查(评估)为重要手段,以创新教学督导和完善教学信息收集—处理—反馈平台为支撑,以《重庆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红皮书》为重点,以学院本科教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为导向的“六位一体”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浙江大学深入推进科研财务助理会计委派试点工作,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完善财务功能集成平台建设,建立自查内控机制,加强财务管理与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