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基层学术组织
构建有效的基层学术组织制度是优化学术资源配置、提高学术产出、激发大学学术创造力的重要组织基础。东南大学探索学术特区的学科组织模式和科研管理模式,给予学术特区在人员评聘、薪酬分配、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充分的自主权,赋予其相应的学术和行政权力。创新学术特区的岗位聘用制度,设立特定研究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任期目标,以学科发展需要为依据,推行全球公开招聘制度,实行协议工资制和合同制管理。创新学术特区考核机制,合同期满后根据其学术绩效等综合考虑是否与相关人员团队续聘。华南理工大学科学构建基层学术组织形式:在纵向上,构建起研究院、学科群、学科团队、学术团队等基层学术组织,建立能适应国家战略需求、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基层学术组织形式;在横向上,科学构建起完善的国家级创新平台、省部级创新平台、国家大学科技园、产业化基地和公共平台,支撑各级基层学术组织的发展。同时,在基层学术组织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实行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一是构建基层学术组织矩阵状交叉运行的模式;二是创新基层学术组织管理模式,制定《华南理工大学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编制和人事调配管理办法》《华南理工大学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人才队伍培养办法》《华南理工大学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岗位与人员聘用管理办法》《华南理工大学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绩效评价和奖惩管理办法》《华南理工大学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收入分配办法》,并依据以上文件对基层学术组织实施两级管理建立一种“责权利相协调,资源优化配置,运行通畅高效,组织充满活力”的校内管理体制。中国科技大学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建立“开放、联合、创新、竞争”的运行机制,倡导学术优先、鼓励自由探索、宽容失败的氛围建设,并着力促进六个转变:转变科研组织形式,有效组织和整合学校科技力量,从“单兵作战”向团队协作攻关转变;转变考核评价体系,从一概而论,缺乏特色,向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进行分类考核,有利于促进高水平科研的评价体系转变;转变考核评价内容,从以论文、奖励的数量、质量评价为主,向以创新实际贡献、创新发展态势、创新质量水平评价为主转变;转变考核评价方法,从以比较关注同行评价为根据,向更加关注实际贡献并经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和评价转变;转变科研形式和方向,从分散自由的研究探索,向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及行业重大需求的定向选题与自由探索相结合转变;转变科研政策环境,从浮躁的、成果至上的不利于原始创新的环境,向宽松的、鼓励原始创新、宽容失败的科研环境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