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引言

2.1 引言

我们无法直接观察译者大脑内部的具体认知过程,无法直接观测译者大脑这个“黑箱”里所发生的一切,只能通过间接的方法来获取相应的信息和数据,以此推测某些特定的认知过程。目前翻译过程的研究方法本质上都是间接的,只不过一些方法相较之下更直接而已。

翻译过程研究作为“借用者”的地位尤其表现在对研究手段和方法的借用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应用于翻译过程研究的新方法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发现,但同时也伴随着争议,各类方法在使用过程中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者们基于不同的标准对研究方法作了分类。翻译过程的研究方法可简单分为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也有学者按研究侧重点和目标划分,如Saldanha & O'Brien(2014)将研究方法分为过程取向、产品取向、参与者取向和语境取向等类别,当然各个类别之间并非泾渭分明;还有的学者按照研究类型将研究方法分为内省法、心理实验法、脑神经实验法和语料库法等。我们综合以往研究,并结合翻译过程研究实际,尤其是考虑到翻译工作流程和翻译工作空间的变化,将翻译过程研究方法按照数据来源和测量指标大致划分为五类:言语报告法、行为测量法、生理测量法、文本语料分析法和补充方法(如民族志和社会学的情境调查法、问卷调查、访谈和小组焦点座谈、互联网介导调查法等)。本章将分别介绍各种研究方法在翻译认知过程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优势与不足作简要概括,最后对翻译过程研究多元互证/三角测量(triangulating)1的可行性与其前景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