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 Alves & Gonçalves的关联–连通主义模式

3.6.3 Alves & Gonçalves的关联–连通主义模式

Alves & Gonçalves(2007:44)根据从PACTE模式(见下文)借用的一组属性提出了一个将关联理论整合到连通主义框架中的描述和解释模式——体现为概念编码、程序编码和语境信息的并行网络分布框架。Alves & Gonçalves的主要假设是:“从认知的角度看,翻译意味着来自两个对应的翻译单位的语境效应的递进和递归生成,并且寻求这两套效应之间的最佳重合”,即按照关联原则寻求“以最少的必要认知努力获得最高可能的认知效应”。

Alves & Gonçalves(2007:50)在四项探索性研究中对他们的关联—连通主义模式进行了验证研究,并得出结论:对按键间的停顿进行的评估说明,新手或具有“窄带”交际技能的翻译者表现出更多的“不稳定认知节奏”,并且他们未能“有效地改进目标文本,产生更稳定、更持久的目标文本”。在RT和PACTE翻译能力模式的基础上,这些发现引导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缺乏元认知,翻译新手难以处理语境内嵌的信息,因此无法产生语境效应——“窄带翻译加工主要基于语境不足的线索(例如,基于字典词义而不是语境化的意义),而且不能弥合程序编码信息、概念编码信息和语境编码信息之间的间隙”(Alves & Gonçalves 2007:50;转引自Carl & Schäeffer 2017)。

相比之下,拥有“宽带”交际技能的专家译者在翻译工作中除源文本提供的交际线索外,往往还主要通过源自他们认知环境的语境假设进行强化和确证,并使“程序编码信息、概念编码信息和语境编码信息整合成为一个整体”(Alves & Gonçalves 2007:51)。Carl & Schäeffer(2017)认为,虽然Alves & Gonçalves(2007)的模式被设计成一个计算模式,但是连通主义系统及其各个组件如何实现运作尚不明确。例如,它们的输入和输出是什么样子?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怎样的?哪些模块需要串行处理,哪些模块可以并行加工?模块之间的接口和反馈应如何进行训练和测试?目前我们依然无法明确地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