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 产品和过程数据的关联

2.8.1 产品和过程数据的关联

Wundt在《生理心理学原理》(Principles of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中提出,心理学有两种研究方法:一种是实验的内省法,只能用于感觉、知觉、注意、反应时间、联想等简单的心理过程;另一种是心理产物分析法,用于研究复杂的心理过程或社会心理。这种观点在今天仍有启示意义。

O'Brien(2015:6)认为,尽管认知翻译学主要关注翻译过程,但我们也有必要对翻译产品进行平行分析,作为对翻译认知研究的补充,因为“如果研究中仅关注过程或产品,就只能看到硬币的一面”。事实上,已有部分研究者利用语料库语言学将文本分析整合到过程研究中(Muñoz Martin 2015),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研究者可以构建适用于过程研究的语料库,用以描述翻译过程不同阶段的翻译产品。Carl(2010)提出了对Translog产品和过程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和三角测量的策略和一套工具:他将作为过程数据的认知实体的翻译单位与作为产品数据的对齐单位(alignment unit,简称AU)联系起来;AU指的是产品数据中源语和目标语语篇对等的翻译单位,将源文本和目标文本分割成AU之后,就可以将从Translog获得的所有击键数据分配给它们。

Tirkkonen-Condit(2012)对Carl的这一尝试表示赞赏。他认为将从Translog获得的过程数据和产品数据进行关联是一个有益的尝试,这是Carl的贡献所在。但他同时也提出了问题:Carl在建立对齐单位时似乎是在词的“层次”上寻求等价,他对数据进行编码的方法具有不可轻视的理论含义;而与Translog数据以外的数据建立关联也是必要的,可以为潜在的基于过程的解释提供更为全面的视角。

Halverson(2017)重点评述了翻译产品分析和过程分析相结合的多方法研究途径,以认知负荷研究为例说明了这种融合研究的基本程序。Balling et al.(2014)和Alves,Pagano et al. (2010)的研究首先基于对跨语言相似或差异的描述提出认知负荷的假设,而后基于翻译过程研究数据提供认知负荷的证据,检验基于(心理)语言分析的认知负荷/认知努力模式。这两项研究的程序是相同的:首先依托产品数据(语料库分析)生成认知模型和假设,随后在过程和产品数据中进行测试。尽管上述两项研究中用于模型建构的分析类型不同,但它们实证的逻辑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