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结语

4.5 结语

本章主要对心理实验范式下的译者实时认知加工过程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并依托关联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研究成果对已有研究的认知维度、构念和模式进行了评析。

认知语言学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一些成熟的理论研究有望为已有的翻译过程实证研究提供借鉴。比如,翻译过程实证研究目前对跨语言的结构启动是否存在,横向加工和纵向加工的关系等问题仍存有争议。这也许是由于实验研究的理论框架有一定的局限,对此,我们可以参考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综合认知建构模式(参见本书第三章),作出新的解释。涉身认知视角下的翻译直觉、自动加工和无意识认知加工也将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

新的认知语言学研究成果也已部分引入翻译过程实证研究,Sjørup(2013)的“Cognitive effort in metaphor translation: An eye-tracking and keylogging study”和Vandepitte & Hartsuiker(2011)的“Metonymic language use as a student translation problem: Towards a controlled psycholinguistic investigation”就是这方面的尝试。但他们只把隐喻和转喻表达当作特殊语言刺激材料,依旧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现象或问题,以认知努力而不是其创造性机制作为归结点。

我们认为,应该拓展译者实时认知加工过程研究,在此基础上才能更接近翻译作为跨文化的语言认知过程的本质,扩充研究的认知维度。在翻译过程研究中,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两种范式的融合有望产出更加系统和深入的认识。

认知语言学有关认知语境、经验知识组织结构和识解的研究,为我们探讨翻译语言加工所涉及的工作记忆与长时记忆的互动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而对于作为构念的认知负荷/认知努力的研究也不应该局限在“多少”的讨论上,应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拓展到创造性的认知加工方面。翻译的过程是复杂的,包括大量的创造性识解(参见Kußmaul 2000a,2000b;谭业升2012a),翻译过程研究的进一步拓展需要结合认知科学的多个分支。对此我们将在第五章作进一步阐述。

注释

1 但Martin(2019)在第六届认知翻译研究国际研讨会上以“Cognitive effort in translation tasks: Disentangling close constructs and their implications”(“翻译任务中的认知努力:区分相似构念及其有关影响”)为题的发言中指出,应该对认知负荷和认知努力两个术语加以区分。认知负荷是由任务需要(task demand)和认知努力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2 认知负荷和认知努力两个概念往往互相伴随使用。

3 书写模式包括发起者、翻译者、修订者和转录者模块。翻译者模块是将概念内容映射到词汇表征的部分(Chenoweth & Hayes 2001, 2003)。

4 这一想法在近期的“直译/默认翻译假设”研究中再次出现,下节将展开讨论。

5 Schäeffer & Carl(2013:173)明确指出,直译和自动化过程不能画等号。Halverson(2019)在第六届翻译认知国际研讨会上的大会发言“'Default translation' in cogni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 construct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认知翻译学中的‘默认翻译’:构念和方法问题”)就此问题汇报了最新成果。她主张使用“默认翻译”(default translation)的概念,以避免与传统的直译概念相互纠缠。为了综合评述有关成果,我们在此使用“直译/默认翻译”的说法。

6 线的虚实和粗细反映了激活力度的强弱,笔者注。

7 鉴于双语表征研究中的争议,参与两种双语词汇通达模式的辩论可能会偏离翻译研究的方向。问题的关键在于,翻译研究者需要界定这方面的共同基础以及差异,一方面参考双语心理词典架构的证据,另一方面要避开心理学中的纷争。这适用于翻译研究的许多问题领域,从记忆模型到语言框架问题,都是如此。

8 另请参阅Brunner(2008)的专业话语口译的语料库研究。

9 例如,训练学员避免产生过度直译的策略。

10 这可能是一个可以有效地使用“所说的”这个表达的唯一的意义,转引自Gutt 2005。

11 学生译文出自笔者“认知与翻译”课堂上的硕士研究生译文。

12 有关互通概念图式及其与双语表征知识基于动态识解的相互作用,详见谭业升2012a:278-326。

13 关于各项内容的详细解释,请参考谭业升2012a:202-240,也可参考本书第三章3.7.3、3.7.4两节。

14 根据《辞海》(1989)的定义,创造性思维包括洞察力、感知力和想象力等。

15 对翻译过程中的无意识认知,我们将在下一章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