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7 口译的整体过程模式和部分过程模式

3.6.7 口译的整体过程模式和部分过程模式

早期的口译整体过程模式涵盖了口译的多阶段观念。国内口译界提及较多的法国释意理论将口译看作一个三步过程,即理解、释意和表达。它假设先将输入的表达进行非言语化9处理,然后将分解的意义进行转换,再生成目标语言表达(Seleskovitch 1975)。近期的口译过程模式选择在加工的不同抽象层次上进行描述,并且根据语言加工的心理语言学研究成果进行了调整(如Kitano的口头翻译模式)(Moser-Mercer 1997),同时将操作分析和产出系统纳入模式。而Paradis尝试整合言语信息加工模式、双语语言系统的大脑组织以及语言和记忆的神经生理学机制,简化口译过程。部分过程模式,如Daro & Fabbro的口译过程记忆中心模式,将记忆系统与翻译所涉及的神经生理系统结合起来研究。Wahlster在VERBMOBIL项目中的部分过程模式广泛地吸收机器翻译的传统成果,并开始寻求与口译研究的跨学科合作。Moser-Mercer(1997)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对口译研究进行了展望,体现了其情境、涉身认知的观念。他认为,视觉信息处理、双模式言语感知、视频会议和“虚拟”世界对口译质量的影响与“技术压力”,以及与长时间单独工作有关的心理社会问题等都会成为重要的口译实证研究问题。而在研究中应强调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工作负荷管理的优先级策略,总体上应强调动态提取和调动知识结构的研究,特别是强调新手和专家口译员的区分。而这些都需要口译研究与整个认知科学密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