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 多元互证/三角测量
Hansen(2010a,2010b)指出,在考察翻译过程和产品时,我们会将其分为许多不同的现象,并在可控的实验条件下分别考察,避免干扰变量。实际上,翻译过程和产品都无法被清晰地划分为不同的彼此独立的部分。翻译过程和产品包含复杂的要素和因素网络,比如预设、决策、情感、思想、印象和疑虑等,而这些都会受到多样条件的影响,包括作为实验被试的译者的个人背景、实际情景和实验条件,以及观察者对于翻译过程中的行为和结果的解释等。我们可以借助现象学的视野精确描述不同来源的数据,比如通过多元互证/三角测量等,提高研究的清晰度,解决种种困境。
Alves(2015:34)指出,翻译过程研究的传统尚未确立,在如何处理研究对象方面,学界仍然缺乏内部共识,还需要着重关注可信性、生态效度和研究的可复制性,以增强研究结果的说服力。因此,研究方法上的多元互证因为能够使研究者交叉验证和解释数据而受到了很多学者的青睐。
多元互证法提倡整合不同的路径和数据来源,如将定性的有声思维数据与定量的击键记录和眼动数据结合起来,例如Shreve & Angelone(2010)将行为实验研究与有声思维法相结合。在翻译过程研究中,多元互证需要建立数据的关联,比如先将眼动跟踪法产生的许多不同的数据流(时间、注意力、认知)联系起来,然后添加击键、言语化或产品数据层。
Carl et al. (2015)结合眼动跟踪法、击键记录法及访谈,探讨了职业翻译场景中译后编辑的加工效率、策略和修正过程,以及与译后编辑有关的文件类型、认知努力、技术、译员培训与译者角色等问题。
Koglin(2015)结合眼动跟踪法、击键记录法及回顾报告,探讨了译后编辑和单纯人工翻译在隐喻处理上的认知负荷差异。译后编辑涉及两个文本,即源语文本和由机器翻译系统生成的翻译文本。译者不断地参考源语文本来修改译文,通常需要在两个以上的窗口界面一起操作,眼动的路径相对更加复杂(Jakobsen 2014)。
一些研究人员已经尝试在分析中结合这些数据流产生所谓的“用户活动数据”(Carl 2010)。数据流的结合不仅使数据更为丰富,也使分析任务更为复杂。随着这一研究领域的成熟发展,相信会有新的分析工具被研发出来,帮助研究者分析处理空前丰富的数据集。
2016年,Carl等人主编的《翻译过程实证研究新方向:CRITT翻译过程研究数据库探索》(New Directions in Empirical Translation Process Research: Exploring the CRITT TPR-DB)出版,详细介绍了哥本哈根商学院翻译和翻译技术研究创新中心开展的翻译实验,是翻译过程领域多元互证法研究的又一里程碑式成果。
从以Translog键记录技术为基础的CBS-TRAP项目(1996—2002),到将Translog-II击键记录和眼动跟踪技术相结合的Eye-to-IT项目(2006—2009),再到将击键记录、眼动跟踪与机器翻译融合的CASMACAT项目(2011—2014),CRITT的翻译过程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关注译者处理不同语言翻译单位的具体认知行为研究,到译者与机器翻译交互过程的探索研究,再到基于译者翻译行为单位的大型数据库的研究(Carl, Bangalore & Schäeffer 2016:5)。
Rodríguez-Inés(2017)指出,由于很难从传统语料库中直接洞察认知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将语料库和实验数据结合使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也会同时考虑过程和产品。涉及或评论这些综合研究的著述包括Shreve & Angelone(2010),Rojo & Ibarretxe-Antuñano(2013)以及杂志Translation:Computation,Corpora,Cognition。有关翻译研究项目有CTP(Capture Translation Process)、CroCo和TransComp等研究项目,PACTE、CRITT等研究团队的研究项目,以及CORPRAT(Corpus on Process for the Analysis of Translations)/CORDIALL(语言和文学分析语篇语料库)和ESTRA等专项语料库(Magalhães 2014)。大多数使用语料库和实验方法的研究已经产生了口/笔译者有关认知行为和问题的数据,其中一些涉及语言偏好(例如风格、翻译共性和翻译腔)或其他的行为模式(例如翻译策略、翻译单位、认知负荷和自我调节)。包含口译员输出记录的口译语料库数量不断增加,正在扩大口译员行为研究的范围。EPIC(欧洲议会口译语料库)是一种多语种、多方向的平行和可比语料库,可用于翻译方向研究(Monti et al. 2005)和词汇模式研究(Sandrelli & Bendazzoli 2005)等。巴西米纳斯吉拉斯联邦大学开发的语料库CORPRAT开创了在翻译过程数据分析中应用语料库语言学的先河。CORPRAT是CORDIALL的一个包含新手和专家译员文本的子集,包括在线记录的翻译过程数据(即使用Translog软件记录的击键记录),通过有声思维和回顾性报告收集的音频文件及其相应的转录,以及通过代理监视系统记录的图像文件及翻译产品的文本文件(Pagano et al. 2004:145)。目前CORPRAT的研究范围包括翻译能力的获得、推理过程、问题解决和决策、新手和专家译者的认知状态以及翻译过程的其他方面,例如翻译单位的规模和范围、记忆和认知努力的作用等。另一个正在进行中的结合实验和语料库方法的项目是TRICKLET(Translation Research in Corpora, Keystroke Logging and Eye Tracking)。该项目通过将击键记录和眼动跟踪数据相结合来更好地理解翻译过程中的认知处理,并将由此获得的实验数据转换成可作为语料库查询的数据库。TRICKLET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包含翻译过程的中间阶段版本,即“在翻译过程中的某些时间点产生的文本的变体”(Serbina et al. 2015:102)。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翻译学界越来越重视口译多模态现象的研究(Ketola 2016),但是人们对于同传多模态输入的了解主要基于译员的直觉,对多模态认知加工过程仍知之甚少(Moser-Mercer 2005)。可见,同传译员多模态认知加工的实证研究应是口译认知过程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这也需要融合多种数据采集方法,基于多模态数据开展多元互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