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航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市场管理背景
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正在经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已经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转型升级、提高竞争能力的紧迫任务,十分尖锐地摆在了我国企业面前,转变发展方式已经时不待我,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犹豫和懈怠。与此同时,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经历过危机的企业不可能时强大的企业。作为有着60多年历史的国家大型企业,我们要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发展机遇,在逆境中根据市场的要求及时调整战略,迎难而上,主动转型升级,从而将企业发展提高到新的水平。
(一)适应全球经济环境的迫切需要
经济全球化,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航空制造企业的外部环境日趋开放,航空制造业市场加速国际化,世界航空产业链一体化融合趋势日益加剧。虽然波音、空客大型产品已经系列化,巴西航空工业集团,俄罗斯、日本等国正在研制、发展民用飞机,西方航空巨头凭借其领先的研发能力、强大的品牌优势、完善的系统集成能力及成熟的营销网络,打造了强大的综合竞争力。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现有的航空转包业务已经不再拘泥于来样加工或者看样画图加工的初级阶段,航空工业企业甚至会将转包企业引入研发、设计、产品开发以及运营等环节中,通过转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中国航空制造企业在价值链中还处于相对被动地位,自身的航空市场面临着被抢占的危机,生存和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的制约。在这种巨大挑战和风险面前,中国航空制造企业必须审时度势、未雨绸缪、积极应对,调整市场战略,加快市场化改革和开放式发展,加速转型升级。要主动适应国内外市场多样化需求,开发航空系列产品,逐步形成规模,向上下游延伸,总装制造、客户服务、经营租赁、维修改装、转包生产等较为完整的业务链。同时还必须与国际市场接轨,树立国际化的经营理念,积极开拓国际民机转包市场,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合作层次,努力实现由单纯的供应商向风险合作伙伴的跃升;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针对国际市场需求开发后续产品,不断实现商业成功。
(二)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迫切需要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已经步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要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落实国家关于“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体系之中”的重要战略思想,走军民融合的发展道路。随着国防科工委撤销并入工信部,中国商用飞机公司的成立,以及中国第一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第二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合并成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拉开了军工企业集团改革的大幕。
随着中航工业的重组整合,已彻底改造了航空工业的组织架构,这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次脱胎换骨的巨变。此次的战略整合,是应时而生,迎来了航空工业新的发展机遇,踏上了建设新航空、大航空、强航空的新征程。中航工业以全新的姿态、全新的思维参与到全球市场之中,明确提出了“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发展”的改革思路,集中优势资源,完善企业制度,贴近市场,快速反应,全面实施“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发展战略。这是中航工业党组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领域的重要特征、当代企业发展的主要规律、世界航空工业发展的突出特点、中国航空工业的现状和使命等各种因素做出的重大决策。中国航空制造业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情况和挑战,特别是不断增长的民用航空需求,不断发展民用航空发展产业链,不断创新的民用航空技术以及在世界范围内,民用航空资本技术人才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的深入交融,正在成为推动中国航空制造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并快速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管理体系的重要力量。
(三)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面对国内外航空产品和转包业务市场新的发展形势,中航工业洪都的发展也面临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对刚刚兴起的航空外贸以及国际转包业务,势必造成较大冲击。从国内来看,市场竞争的态势也日趋激烈,中航工业洪都研制的猎鹰高教机面临国内外的严峻挑战;航空武器的研制和国际转包业务几乎都面临着全方位、多角度的竞争;特别是在中航工业的大集团布局中,中航工业洪都没有得到主战机种,在行业中没有明显的地位优势。要参与市场竞争并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进行战略分析,战略定位,才能更有效地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通过认真分析内外形势,切实掌握企业发展规律,中航工业洪都以中航工业战略为行动纲领,结合中航工业航空装备的战略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战略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源头和牵引,明确提出:一是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中航工业战略的指导下,尽快形成一批专业化的生产中心,具备世界一流的研发能力。二是实现航空制造业与客户需求的有效整合。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制造客户需要和满意的产品,进行开放式的航空产品研发制造,既考虑市场拉动因素,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设计改进目标;又通过客户的提前介入,参与设计来完善产品的性能。三是国内资源与国外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制造领域的全球化合作设计、生产,来搭建国际化的研发制造平台,增强航空产品和国际转包业务研发、制造的核心能力。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整合,形成一个从航空产品设计、制造、修理以及航空产品全寿命服务的完整产业链,走出一条面向市场,以我为主,自主研制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的产业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