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投资控制的重大基建项目跟踪审计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重大基建项目跟踪审计管理的策划与组织
1.客观评价分析,制定管理策略
实施项目跟踪审计,应具备宏观视角,在组织策划阶段要客观评价与分析实施主体的现有资源配置情况,提前做好规划。南钞公司实施项目跟踪审计,管理经验和人力资源是最大的瓶颈,为此,南钞公司预先策划,树立“大项目”观,把跟踪审计作为“子系统”融入到项目管理这个“大系统”当中,避免把审计工作独立于项目管理之外,克服以往基建项目结算审计弊端,充分运用公司内部资源,并有效借助社会专业机构的力量共同完成审计任务。
2.确立管理目标,理清审计思路
实施项目跟踪审计,强调目标管理,坚持以目标为导向。在项目跟踪审计实施的准备阶段,就要确立明确的管理目标。南钞公司对扩建项目实施跟踪审计之前,就确立了控制项目投资和节约项目资金的跟踪审计管理目标。即控制项目投资不超出国家发改委核准的投资概算;并采取优化设计方案、招投标管理、结算审计等手段,促进项目投资效益最优化,并将以上目标列为项目管理的刚性约束条件。跟踪审计围绕这一管理核心,梳理工作思路,制定工作计划,以项目建设流程为逻辑顺序,采取参与式审计方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促进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3.创新组织模式,建立专业团队
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具体的机构去执行,配备专职的项目管理人员,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要合理,分支机构及岗位职责要明确。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借助社会专业中介机构的力量。南钞公司在扩建项目开工之前,从公司内部抽调各方面专业人才,成立扩建项目工程指挥部,下设建安组、工艺设备组、财务审计组、综合组四个专业组。其中,财务审计组由基建预结算、财务、审计等专业人员组成。围绕投资控制目标,具体负责并组织项目跟踪审计工作,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和使用效能。同时,外聘项目监理、跟踪审计、招标代理与法律顾问等社会专业中介机构,协助财务审计组开展跟踪审计工作,为项目提供专业的服务与咨询意见。
4.完善专业制度,设计管理流程
实施项目跟踪审计,要走科学化、规范化之路。制定专业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流程,将企业内外部资源有机地融入到跟踪审计管理体系中,各司其职,各取所长。南钞公司制定了跟踪审计管理办法,制度主体由管理职责、审计内容、审计程序、管理与考核四部分组成,外聘各单位和公司内部各部门管理职责明确;跟踪审计在招投标、施工、结算三个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与管理流程清晰;对跟踪审计单位的管理与考核内容具体,做到项目跟踪审计工作管控有序。
施工阶段的跟踪审计管理尤为重要,南钞公司在制度中规定了跟踪审计在项目施工阶段的工程量清单的核对、工程进度款的审计、工程变更及隐蔽签证的审计、设备材料采购的审计、工程索赔的审计和阶段性工程结算审计等六项工作内容,并就每项工作内容设计了清晰的工作流程。以项目进度款审核为例,制度中设计了审签流程,明确每月由施工单位统计完工工程量并提出进度款支付申请,由监理单位审核工程量,工程指挥部复核工程量,跟踪审计单位审核工程造价,内部审计部门复核工程造价,最后由项目负责人审批后,财务部门方能按公司内部控制程序付款。这一流程充分体现了企业内外部专业力量共同参与审计模式、携手为项目资金把关的特点。
(二)重大基建项目跟踪审计管理的重点与方法
战略上以不变应万变,战术上以万变应不变。实施项目跟踪审计,应充分考虑基建工程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动态管控的理念应贯穿项目投资控制全过程。南钞公司围绕项目投资控制这一核心,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理论与方法,定期开展投资分析,建立投资控制动态管控机制,抓住投资控制关键环节与重点部位,实行招标限价与大额单项控制,实现项目投资动态管控。
1.开展投资分析,动态管控贯穿跟踪审计全过程
开展项目投资分析,全面梳理投资进度,在总概算范围内安排后续项目资金,并建立投资控制动态管控机制,定期召开投资控制例会,由工程指挥部指定专人负责《项目投资分析明细表》的编制与及时更新,每月调整投资控制分项目标,反映当时的项目投资预计情况,让项目管理者与参与者及时了解项目投资使用情况,并对下一步的项目实施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在保证项目投资不超出原概算的同时,促进项目资金使用成本与效益最大化。
2.招投标阶段——跟踪关口前移,实行招标上限
招标管理处在项目管理的前端,是控制项目投资的关键环节。南钞公司在投资总概算的框架下,在项目招投标阶段,强化对各分项工程的控制,将项目投资分解为每个分项工程的控制目标,并将控制的关口前移。以每次投资分析数据为基础,用投资总概算减去已签合同的预估价和已发生其他费用,得出当时的投资余额,在余下的未招标分项工程中分配,以此作为招标环节为每个分项工程设定的招标控制价上限,招标文件中约定超出控制价视为废标。此举有效控制招标成交价,充分体现投资控制的刚性管理要求,为整个项目的投资控制打下坚实基础。
3.施工阶段——把握控制重点,跟踪大额单项
实施项目跟踪审计,应考虑基建项目的特殊性。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诸多不确定因素会导致最终结算价超出招标价,这将有可能导致项目超概算。
由于扩建工程分项工程多,对外签订的各项施工合同几十份。南钞公司突出监控重点,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几个大额合同(也称大额“开口”合同)的管控,对其进行单项投资分析,充分考虑清单错漏项、主材价格上涨、暂估价材料价格上涨、变更签证等可能影响项目结算结果的因素,掌握较为准确的数据,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动态管控。以印钞工房总包工程为例,该合同是整个扩建项目中最大的单项合同,经过投资分析,可能影响其结算价发生变化的因素就有七种,而且可能导致投资增加的因素居多,为此,南钞公司将其列为投资控制过程监控的重点,工程指挥部将投资控制责任分解到分项工程负责人,负责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关注各个因素的变化情况,比如一批暂估价材料定价后,分项工程负责人应及时把信息传递给投资分析编制人,以便投资分析数据及信息的及时更新,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4.施工阶段——控制项目变更,保证审计效果
实施项目跟踪审计,应重视计划的滚动完善模式,把计划失控的被动变更,转化成可控的主动变更。南钞公司跟踪审计注重对项目变更的从严控制,设定项目变更内部审核流程,要求施工单位在实施项目变更之前,首先编制变更预算,与原施工方案进行资金对比,超出5万元的单项变更必须经过公司内部审核流程,经过项目监理、工程指挥部、外聘跟踪审计、内部审计审核,项目负责人审批后才能具体实施。统计数据显示,扩建项目施工中发生5万元以上的变更19份,导致造价增加380余万元,仅占三个总包合同价的2%,设计变更占原合同金额比例较小,变更审核流程收效明显。
5.结算阶段——实行阶段结算,提高审计效率
实施项目跟踪审计,审计持续参与建设过程,掌握项目实施细节,实行阶段性结算,将部分结算工作提前,竣工验收效率将大大提高。南钞公司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部分已完工分项分部工程进行提前结算,与施工单位签订结算备案表,作为最终竣工结算直接依据。统计数据显示,扩建项目已完成对印钞工房和信息中心主体结构部分两项阶段性结算,审减1012.41万元,审减率13.96%,审定金额合计6238.19万元,占原合同价的43.57%。实践证明,实行项目阶段性结算,在有效提高项目整体竣工结算效率的同时,还能及时反映相对准确的项目资金进度,便于项目管理者控制总体投资。
(三)重大基建项目跟踪审计管理的支持与保障
1.建立跟踪审计建议反馈机制
实施项目跟踪审计,最大的特点也是最突出的功效,体现在过程监管,及时纠偏,持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因此,保证跟踪审计建议得到有效落实并取得预期效果是关键。南钞公司在跟踪审计管理办法中建立跟踪审计建议反馈机制,以《南钞公司项目跟踪审计建议反馈表》为载体,当跟踪审计提出建议后,要求专业部门书面反馈是否采纳建议,并承诺整改方式与期限,跟踪审计以此为据,督查建议的落实情况,确保审计建议落到实处。跟踪审计工作严格遵循PDCA循环,做到工作有计划、有执行、有检查、有效果。
2.强化对外聘跟踪审计单位的监管
实施项目跟踪审计,外聘跟踪审计单位是十分重要的一方力量,它主要负责项目造价专业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力量的有益补充,其作用如何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是跟踪审计管理的重要课题。由于南钞公司与外聘跟踪审计的费用结算采取包干价形式,缺乏额外的审减奖励等激励机制。为此,在跟踪审计管理办法中制定了对外聘单位的管理规定,财务审计组不定期抽查外聘单位的审计结果和审计报告,并针对违反职业道德、影响工程进度等情况设定了0.5—5万元不等的对应考核条款,给外聘单位带上“紧箍咒”,最大限度地保证跟踪审计的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