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企业成本管控的“双四”运作的主要作法

图1
管理中没有制度,就缺失了平台和载体,成本管控没有稳固的基石;管理制度设计得再完美,不能扎扎实实地落实、执行,成本管控就成为一纸空谈。武山铜矿在“双四”运作的过程中,不断夯实制度基础,管理深入细致的“反复抓、抓反复”,将管理推向纵伸,将成本管控落到实处。
(一)铺设“四网”,拓展降本增效空间
1.调整结构,为“四网”建设铺路
(1)重铸生产组织管理,顺畅管理关系
根据生产组织情况,把作业流程的片区管理调整为“谁消耗谁管理,谁管理谁负责”的责任管理。如,原来综合车间管理供风作业,对井下风动凿岩机提供高压风,采矿车间通过高压风带动凿岩机进行凿岩作业,风力大小调节需要通过综合车间调度、矿级调度、采矿车间调度三方联系,即费时又费力,且时常发生协调滞后的情况。通过管理职能调整,把供风作业从综合车间划归采矿车间管理后,采矿车间根据作业情况自行调节,供风作业能耗显著下降。
(2)重塑劳动组织管理,提升作业效率
优化管理流程和生产组织形式,提高劳动作业效率。井下铜矿山作业环境艰苦、条件恶劣,一线员工严重不足,有效工作面不断减少。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推进一人多岗、一岗多能、兼岗并岗的岗位调整;另一方面,采取循环作业、承包作业等多种有效的生产作业形式,从增加有效作业时间入手,大力提升作业效率。
(3)再造生产工艺,畅通作业流程
技术创新、流程再造为降本增效开辟新途径,各单位从技术层面着手,有效解决了一些制约生产的瓶颈性问题。如选矿车间选铜工艺中需要填加石灰中和酸水,石灰的填加通过人工搅拌冲水形成石灰浆。人工搅拌冲水,石灰浆的浓度难以掌控。将人工搅拌改为球磨机粉碎,并加装螺旋分级机控制石灰细度,设定水流量,严格控制石灰浆的深度,在原矿铜品位下降的情况下,选铜指标得到了稳定与提高。
2.细化责任,让“四网”建设入轨
全面分解落实各项责任指标,做到“软指标硬化、硬指标量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的标准化、定量的数据化,将矿、车间、工段核算向班组、机台纵深推进,保证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把相关指标根据管辖范围和控制能力,进行“切块”管理,即每个指标都在管理层、机关部门、车间、工段、班组各层次进行了分解,做到每级管理层领导、每个大大小小的核算单位都负责一部分指标,并将指标都落实到责任人,做到指标有专人管理、有专人负责、有专人考核,形成一个比较完整“指标网络”,做到“谁管理谁负责”。
(1)安全责任落实,事半功倍
井下矿山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牢牢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原则,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安全与成本的关系。严格执行安全标准化制度,不断加大安全成本投入。印制安全标识版、各类安全检查记录本达上百件;举办钻炮工、信号工等特殊工种的专项培训,开展全员安全电教的轮训,定期评选奖励“安全明星班组”;强化隐患整改的处罚。同时,基层安全现场管理方面,实施现场安全跟班制、现场检查确认交班制、管理人员查“三违”考核制、危险作业点挂牌制和松石挂牌确认制,加大安全生产的成本投入,避免了更大的事故成本,有效保证长周期的安全生产,实现了事半功倍。
(2)生产责任落实,确保进度
只有低成本战略才能适应当今激烈的微利时代,但脱离生产讲低成本战略如同空中楼阁。武山铜矿在“双四”成本管控的过程中,坚持“效益优先、效率先行”的原则,重点关注生产责任落实带来的作业效率提升,以提升作业效率带动成本挖潜。把设计、计划、施工等责任指标从月度细划至每旬、每周,再根据每旬、每周的计划细化量化到班组、个人。量化责任后,通过《派工单》的形式进行指令传达,做到每班作业人员“进班有计划,出班有结果”,确保每个生产阶段进度有序推进。
(3)成本责任落实,传导压力
牢固树立“管理出效益,没有什么成本不能降”的思想,将管生产、管安全的思想纳入到管成本之中,将成本管理制度化、全员化、具体化。年初制订财务预算时,改由下至上汇总的编制方式为由上至下分解的方式。组织人员对前三年度的所有消耗进行清理,重新登记台账,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选择最先进指标作为年度预算消耗指标。在编制预算时贯彻“内部单位降成本,委外工程控单价”的原则,严控成本支出。
(4)分析责任到位,持续改进
坚持把经济活动分析与财务预算控制紧密结合,分别从计划申报、材料购进、领料、生产耗用等环节入手,依照“计量、记录”的结果进行分析,从各环节梳理成本费用的控制情况。坚持每月召开成本预算执行月会,总结分析生产运行及成本执行情况,并在矿局域网及时进行发布。注重靠前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借势向工区、班组等一线推进,形成多样化的分析形式。班组分析注重生产一线员工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制订统一模板,提高分析的可操作性。
3.刚性考核,为“管网”建设护航
考核不是目的,考核只是一种手段。再好的制度没有考核做保障,都会流于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形式。在武山铜矿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双四”成本管控运作中,刚性考核、严格兑现就如一把利剑,护航“双四”管理的落实与执行。考核建立分层制,分为领导岗位、管理岗位、普通员工三大类。不同大类中再进行细分,其中普通员工岗位分为后勤岗位和一线岗位,分配机制上向一线员工倾斜,让员工都愿意留在一线。据不完全统计,在“双四”运作中新增、修改的的考核制度60多个,考核成为彰显单位管理业绩、评价干部员工的新窗口。
4.加快信息化进程,推动成本管控力度。
在成本管控中把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把生产、供应、会计等各独立的操作系统整合到一个生产经营信息系统中,实现反映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在时间上的基本同步,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在空间上的基本同步,财务信息与其他业务信息的融合,为各级管理人员决策提供依据。
(二)建设“四管”,夯实降本增效基础
1.凝聚思想,聚积人气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面对内外复杂的环境压力,武山铜矿广泛动员,深入发动,切实把树立全员成本管控意识作为成本管理中一个基本立足点。
党委在抓思想、谋共识时反复强调:在“早”字上下功夫,早筹划、早安排、早落实、早分析,以时不我待的态度参与“双四”成本管控;在“合”字上聚力量,凝聚合力、群策群力;在“思”字上谋出路,关键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勤分析、出点子,找准出路点;在“实”字上做文件,把成本管控落实到制度上,体现在成效上。
同时,各车间、工段党组织都有相匹配的制度和方法不断地向员工宣贯成本就是工资、不降成本就降工资的思想理念,教育全员珍惜企业资源就象爱护自家财物一样,从而调动和激发了全员的成本管控意识。
2.归口管理,重建机构
根据对成本管控影响的不同方式,将原有19个部室分成10个管理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分别从生产、技术、财务、工程、内审、人力资源、能源、采购与销售、信息建设、党群角度出发,对所辖范围内的制度进行完善,包括:建立新制度,修订、完善二级车间的各项在用制度。在建立、修订、完善制度的同时,尽可能“四网”内容融入到制度建设中。二级生产单位根据各工作小组建立、修订、完善后的制度,查找本单位的执行标准,将所在的执行标准细化到工段、班组及个人。
3.党委监督,保证效果
党委在规范领导行为、加强企业管理、强化成本管控等方面采取了效能监察、党委稽核、党委督办等多样的形式方法,将监督融入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提高运行质量,保障民主监督的全过程。
党委组织、纪委牵头对“双四”运作实行管理中的再管理。按照《效能监察实施办法》落实效能监察职责,建立工作计划,完善内部分工,明确工作任务,真正发挥效能监察的工作职责。突出加强对二级单位成本管控工作的监督,定期进行成本稽核。
4.特色活动,激发活力
工会、团委结合公司“用心做事,勇于担当”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工会把劳动竞赛、献计献策结合生产经营,开展“我为矿山安全、生产、成本管理献计策”、“大战红五月,生产超千吨”等活动。“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团委根据年轻人的热情与激情,开展“青年安全监督示范岗”、“青年技工大比武”等活动,掀起建设矿山的阵阵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