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应用的透视——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有关科技发展的研究表明,在人类文明史上,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以机器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和当代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1]每一个阶段的技术发展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冲击,不但动摇了原有的价值观以及政治经济制度,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并产生了全新的文明形态。
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开始于公元前一万年左右,它对应的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次浪潮——农业革命。在第一次浪潮(即农业革命)出现之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经常迁徙的小团体中,以游牧、渔猎、放牧为生。大约在一万年前的某一时刻,植物栽培和动物驯养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人类开始摆脱完全依赖自然界野生食物的寄生生活,开始从原始、野蛮的渔猎时代进入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在手工技术的推动下,农业革命开始缓慢地越过整个世界,并逐步形成了村庄、部落、耕地,以及“田园牧歌”式的农村生活方式。
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爆发,标志着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开始失势,以机器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从蒸汽机到电气技术)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二次浪潮——工业革命继之而起。第二次浪潮(工业革命)在短短几个世纪里改造了欧洲、北美和其他许多地方的生活,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全新的变化:[2]强有力的科技、大城市、快捷运输以及整齐划一的教育等等。全新的工业化方法以更快的速度蔓延到各个国家,并进而席卷了整个世界,许多仍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开始兴建钢铁厂、汽车厂、纺织工厂、铁路和食品加工厂。在机器技术的推动下,工业文明开始主宰地球,大工厂、烟囱、装配线以及无数一模一样的产品开始充斥全球。
20世纪50年代,新的历史性转折点再次出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标志着当代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开始形成,进而推动工业社会开始向信息社会转变。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一个有别于工业文明的、新文明形态开始在我们生活中成形,它带来了崭新的生活方式(数字化生存),崭新的生产方式(以信息为依托),淘汰了大多数工厂的装配线,并产生了被称为“电子住宅”的新机构以及未来完全不同的学校和企业。[3]
对于这个新文明,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ezezinski,1970)称之为“电子技术时代”,尼葛洛庞蒂(Negroponte,1997)称之为“数字化生存”,而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2006)则视之为人类文明的“第三次浪潮”。托夫勒认为:“这一事件的意义正如一万年前农业革命掀起了第一次浪潮,工业革命带来了惊天动地的第二次浪潮一样,我们是下一次浪潮变化‘第三次浪潮’的子女。这个新文明将为我们制定新的生活规范,带领我们超越标准化、同步化、集中化……可以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具有真正人性的文明。”[4]
而今天,我们则更加通俗地将这个新文明称为“信息化时代”,并且,我们越来越明确地感受到“信息化时代”已扑面而来,热浪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