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后 记
谨以本书纪念2020年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如果没有2020年初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可能无法最终完成本书的写作。
2015年,我从浙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一直在寻找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的成功案例,希望进一步推进博士论文的研究。期间,我分别考察了嘉兴市实验小学与温州实验初中、嘉兴市南溪中学,这三所学校都是我省信息技术应用的典范,但我考察后发现,信息技术在这三所学校的应用同样遭受巨大阻力,信息技术的应用仍是局部和有限的。这些阻力部分来自教师或者家长,但根本上还是来自教育系统内根深蒂固的偏见与抵制。因此,后继的研究被不断地推迟,总有许多事情不经意地中断我的研究,总有许多借口让我暂时放下手头的研究,当然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我正逐步丧失对信息技术应用前景的信心。
这一切最终因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而改变。疫情强行按下了时间的暂停键,让我有机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安心居家隔离。同时,疫情也让我看到了线上教学的威力,疫情让全国中小学开学时间不断推迟,线上教学异军突起,全国各地大中小学纷纷引入线上教学,无论在一线城市,还是在偏远山区,家长和孩子们都努力捕捉信号,开展线上学习。这一切似乎让我重新看到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美好场景,也重新激发起我对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的信心。
因此,能够最终完成本书的写作与出版,我要感谢许多事、许多人:
首先,我要感谢疫情带来的时间空挡。春节期间,疫情肆虐,我们自觉响应国家号召,居家隔离。因为疫情,我可以“国家的名义”推掉所有的应酬,所有的聚会,安心居家,享受平静而温馨的家庭生活,重新开始本书的写作。
我要感谢我的妻子方凌雁。她是我的同学,是我的挚友,也是我相濡以沫的爱人。虽然她对我“蜗牛般”的写作进度多有抱怨,但仍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她总是不经意地给我提供各类案例以及相关的研究文章,并在精神上不断地鞭策我,给我灵感。如果没有她的支持,我可能难以完成本书的写作。
我要感谢导师方展画教授,在我书稿即将完成之际,方老师仍在国外含饴弄孙,远离疫情,享受悠闲的退休生活。我实是不忍心去打扰方老师的清静,但内心又是非常期盼方老师能为我作序。怀着忐忑的心情,我给远在国外的方老师发了问询邮件,没想到方老师一口应允,并不顾路途劳顿,在疫情稳定回国后的第一时间给我作序,为我的书稿点睛。
我要感谢师母李玲如老师,李老师多次提醒我写作的进度,在出国期间仍记挂我的书稿,并热心引荐傅百荣老师来接继对我书稿的编辑工作。如果没有李老师的热心帮助以及傅百荣老师的细心校对,我难以想象我的书稿有多少细微的错误,也难以想象我的书稿能顺利出版。
我要感谢我的领导和同事。朱永祥院长、王健敏副院长莫不对我的研究与工作给予极大的关心和支持,我部门的多位同志替我分担了许多事务性的工作,使我在书稿写作的最后阶段能集中精力。最后,我要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师长、家人和兄弟姐妹,没有你们的支持,我难以为继,更无法想象能最终完成书稿的写作与出版。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它给世界人民以及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也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疫精神,它在世界发展史以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必将刻上了浓重的一笔。它同样令我刻骨铭心、永生难忘。
庞红卫
2020年6月10日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