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场分析理论对技术融合的动力学机制研究
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1951)的力场分析理论揭示了变革过程中的动力学机制。力场分析理论认为,从一个现有的行为水平向理想的行为水平的发展是由推动力或鼓动力所驱动的,但同时它也受到抵制力或限制力的阻碍。目前的状态通常代表着推动力与抵制力之间的一个平衡状态。
根据力场分析理论的观点,技术融合在每一阶段都将面临不同的推动力与抵制力,因此,每一阶段的技术融合将需要获得不同的推动力,并解除不同的抵制力。罗德尼·厄尔(Rodney S.Earle,2002)认为[1],技术融合的推动力包括新技术的能量与潜力,快捷的可用性,创造性,网络介入,交流的便利性,或者对学习影响的承诺。抵制力包括障碍与限制,如技术支持,教师专业技能,设计的时间,或者教学应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推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技术本身,而限制力则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育本身的组织特征。来自学校内部的“情景限制性选择”倾向则进一步加深了学校文化的保守性特征。“情景限制性选择”(situationally constrained choice)提供了一个有关教师行为如何随着时间改变,同时保持实践的持续稳定性的基本观点。[2]这一观点认为,如果某一技术能帮助他们解决那些他们认为重要的问题,同时避免侵蚀他们的教学权威,教师将有选择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行为。教师将抵制或忽视那些他们认为与教学实践无关的变化,以及那些增加他们自己的负担,并对学生的学习无益的变化,或那些削弱他们对教学控制的变化。
那么,在了解推动力和抵制力的基础上,我们应如何来推动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融合?是应增加推动力还是应减少抵制力?增加推动力相对来说是较为容易的,因为我们控制着这些能力,但这种方式被证明是低效的。因为,这只是导致了系统紧张关系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系统快速地返回原先的状态。
柯维(Covey,1990)用一个类比为我们理解通过对推动力与抵制力的反应来推进技术融合提供了启示:“增加推动力还是减少抵制力的问题类似于以下问题‘如果我驾驶一辆汽车,发现有一定的刹车阻力存在,我是应该放开刹车还是加大油门?’加速当然可以增加速度,但也可能烧坏发动机。相反,放开刹车将使你能更加有效地获得更快的速度”[3]。因此,减少抵制力,并将这些抵制力转化为推动力将更有助于推进技术的融合,这也成为我们研究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的推动力与抵制力的重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