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学习——从移动学习到泛在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学习正在跨越移动学习阶段,向泛在学习阶段大步迈进。
21世纪以来,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移动学习的兴起和发展。移动学习,即Moblie Learning,简称M-Learning,是指学习者在自己需要学习的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通过无线移动通信设备(智能手机、具有无线通信模块的PDA等)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信息资源,在满足自身个性化学习的同时,还能够与他(她)人进行随机交流互动的一种学习方式。[60]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塞普尔斯(Sharples,2000)教授指出:先进的且快速发展的移动技术正推动E-Learning向M-Learning转变,而这一转变不是数字化学习的简单扩展和延伸,是由于移动学习的可移动性和情境性相关的特点,使得移动学习成为一种全新的数字化学习技术和形式。[61]
移动学习被视为是数字化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其包含有三层含义[62]:一是形式上是移动的。学习环境和时间是移动的,学习者不一定非要坐在图书馆、教室或家里进行学习,坐车、散步的零碎时间都可以随时获取学习资源。二是内容是互动的。学习者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实时收听或收看教师的授课,并能够反复聆听授课过程,同时还可以和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探讨等。三是实现方式是数字化的。
近几年来,随着泛在技术(Ubiquitous Computing)的提出及发展,一个U时代渐行渐近。与此相应的是,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学习形态也从E-learning、M-Learning开始转向U-learning,如表6.4所示。U-Learning即Ubiquitous Learning,泛指无处不在的学习,中文译为“泛在学习”。[63]
表6.4 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与泛在学习的比较[64]

泛在学习充分发挥了移动和无线技术的功能和优势,为学习提供了无缝的和无处不在的连接,但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它所依赖的技术。简单地说,如果你在用技术进行学习,而你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那么,你可能正在体验泛在学习。泛在学习成为一种“回归自然”的学习,本质上以人为中心、以学习任务为焦点,泛在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自然、自发的行为;另一方面,技术加强(technology-augmented)的在泛在学习中,学习环境使学习回归到现实世界(embedded in real life),在泛在学习中,学习者可以更充分地体验、更有效地进行知识建构。[65]
泛在学习将无线网络和现实时空完美无缝融合,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充分自由的学习空间,从而使“学习作为一种生存的方式(Learning as a way of being)”(Open Consulta-tion,2001)。因此,泛在学习被视为一种未来的学习方式,其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几乎克服了数字化学习和移动学习的所有缺陷,能够让学习者随时、随地地充分获取学习信息。[66]在泛在学习的环境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多样的空间、以多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即所有的实际空间都能成为学习者的学习空间,学习将无处不在。
从目前来看,与泛在计算相关的设备发展,无论是无线手持设备还是内嵌计算机的物件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而通过RFID标签和各种传感器、GPS技术进行人机交互与设备联网的方式也基本成熟,基本能满足无线高带宽、安全性、高服务质量等需求,同时也能实现不同设备之间通信的需要。但要实现泛在学习和人人终身学习,设备的价格与普及始终是个关键问题。[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