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的融合重构新的学校技术生态圈

第二节 信息技术的融合重构新的学校技术生态圈

有研究发现,教育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的演变是非替代性的。[19]教育技术的演变不是后一阶段的技术体系简单地替代前一阶段的技术体系,与之相反,教育技术的发展往往表现出一定的累积性。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技术愈来愈丰富,可供教师选择的空间愈来愈广。同样,信息技术的“入侵”并不会完全取代之前出现在学校教育之中的传统技术与媒体技术,而是与传统技术与媒体技术一起形成了一个更加丰富的技术生态圈。

因此,我们经常可以在现有的中小学课堂中发现多种技术并存的局面。如,在传统的教室中,桌椅、讲台、黑板、粉笔是教学的基本配置。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电视机、幻灯片、投影仪开始进入教室,如图5.4所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室也没有立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附加了一些信息技术的设备,从使得“黑板粉笔”“白板”和“计算机网络”共存于一个教室中。如图5.5所示。目前,这种形式的教室在我国大中城市的中小学校普遍存在。

图5.4 媒体技术进入传统教室

图5.5 黑板+白板+计算机网络教室

图5.4、图5.5展示的都是多种技术并存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因为新技术的进入,打破了传统教室原有稳定、有序的技术生态,从而使教室里的技术生态系统进入了一个无序状态。

此后,随着时间的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将不断深入。我们可以发现,国外的中小学,包括国内一些条件较好的中小学校在重新设计规划教室的过程中,开始考虑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将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到教室的规划设计中,一些全新形态的现代化教室由此出现。如图5.6。

图5.6 现代化教室

虽然,目前的现代化教室有各种形态,但总体而言,这些现代化教室都是基于信息技术特性和优势的新的教室规划设计。在这一新的教室规划设计中,信息技术正逐步打破传统技术的统治地位,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基本技术手段。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开始在技术生态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使得学校技术生态系统进入一个新的有序状态。

在进入这一阶段之后,信息技术将逐步主导建立一种新的学校技术生态圈。这一新的技术生态圈将改变传统的以教材为主的知识传播形态(如图5.7),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撑的开放式学习平台(如图5.8)。

图5.7 传统的教学模式[20]

图5.8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开放式学习平台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教材是教学的中心,学生的知识几乎完全来自教师对教材的教授。[21]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和教材为核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封闭,学生所学的知识难以在客观实际与人际关系中得到直接体验,导致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脱离。

而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开放式学习平台中,学生的信息与知识来源将不再局限于教师与教材,学生随时可以通过开放式的学习平台,从网络上、从与他人或同伴的交互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与知识。同时,学生所获取的知识也将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因此,新的学校技术生态圈将不仅改变知识传播形态,同时也将带来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方式的变化。

在迎面而来的智能化时代,可以想象,学习平台将进一步开放,除了网络平台之外,学习情景、智能代理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的知识来源。如图5.9所示。

谢维和教授将教育的基本功能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为学习者提供系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二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进行交往和相互学习的场所和环境。[22]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信息技术所构建的新的学校技术生态圈将区别于传统的学校技术生态圈,其最大特征就在于新的技术生态圈为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更加开放的知识传播形式与新的教育交互方式。

图5.9 智能社会学生获取知识途径变化[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