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在消除“数字鸿沟”中的作用

三、学校在消除“数字鸿沟”中的作用

尽管“数字鸿沟”的许多方面实际上是由信息与通信技术在正规教育体系外的拥有和使用决定的,但有许多研究者认为,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可以扮演一个具有补偿作用的均衡者的角色。[62]

首先,学校作为基础作用的均衡者,必须确保能为所有群体(特别是残疾学生以及偏远地区或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必要途径。

在过去几十年里,工业化国家的学校已在增加残疾学生学习的便利性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如在过去十年间,欧美等国已开发了许多为残疾人服务的计算机辅助设备,极大地提高了残疾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便利性。以下是一些辅助技术的例子:自适应键盘、数字文本、屏幕放大器、屏幕阅读器、语音识别软件、移动技术等。[63]再如,对于患有弱视的人,也可以利用文语转换系统以及屏幕阅读器来解决其阅读问题。目前正在迅速发展的语音识别技术也为残障人士在计算机录入方面提供了相当大的帮助。

同时,为满足特殊学生的需要,欧美等国的教师和管理者对教室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如安装一些特殊的设备,方便那些有学习障碍或者身体缺陷的学生;让学生能够控制教学内容的播放速度;在计算机显示器屏幕上放大信息,以更好的阅读数据库检索结果;用一个语音合成器阅读印刷材料的内容;或者是用一个电子存储设备记录课堂笔记,然后用盲文打印出来。还有很多技术和工具是为了帮助特殊教育学生而开发的,如,为有听力障碍的学生提供讲义和笔记;为视力有缺陷的学生开发录音带等。此外,还有一些网页是专门为特殊教育学生设计的,这些网页上带有选择图形和文本选项,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64]

为解决偏远和贫困地区学生获取信息技术的不足,主要工业化国家正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如,美国教育信息服务折扣率(E-rate)保证偏远地区的学校能以低廉的价格使用电信设施。2000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还提出了一个耗资1亿美元的计划,在低收入城乡居民去建立1000个社区技术中心(Clinton,2000)。[65]新加坡信息与通信发展管理局已拨出2500万美元用于一项把用得起和易使用的电脑和互联网连接与技术培训一同带到30000户低收入家庭的计划,目的是使低收入家庭孩子与较富裕家庭的学生一样通过自己的设备和服务提供商获得计算机资源。[66]

此外,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中,包括中国多数地区,所有学校的大部分教室都已配备信息技术设施。虽然这一举措不会消除由于其他因素所形成的不平等,例如教师为将信息技术和教学相结合所做的准备等,但它能够缩小贫困地区和富裕地区学校之间的差距。

尽管,在各国政府的努力下,互联网使用的接触面在迅速增加,但有证据表明,由数字技术所造成的差距并没有缩小,而且现存的不平等现象显示出永久性的趋势。[67]因为,数字技术所造成的差距并不在于表面的设备拥有和信息充足程度,而在于个体所能获得的帮助以及对信息的利用能力。这种能力会受到个体的社会地位、就业状况以及自身的家庭状况的影响,如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会决定互联网的接触机会、所用资源的种类和质量以及所参与活动的性质等。个体的就业状况也会影响技术的使用情况以及对技术与工作之间相关性的看法。因此,安迪·卡文(Andy Carvin,2002)指出,在考虑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社会差别时,应超越技术设备的拥有和使用机会这些表面问题,要考虑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及合理的技术资源含量所带来的重要影响,这样才能真正满足人们在信息资源方面的需求和渴望。[68]

其次,学校作为关键作用的均衡者,要超越对信息技术使用技能的过度追求,应引导学生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自身能力,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信息资源。

例如,由于女性对计算机的偏见以及批判态度,使得女性在使用计算机的意愿和能力方面与男性存在显著差异。美国大学妇女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69],许多妇女和女孩子把计算机世界看成是一处荒漠(AAUW,2000)。该协会发现,女孩子感到编程班烦琐、枯燥、乏味和单调,电脑游戏“枯燥、重复、暴力以及计算机职业平淡”。为了纠正这种情况,该协会建议学校和社区采取若干步骤,包括改变计算机的公众形象,使女性不再感到它是那么冷漠和不近人情;给女孩子提供一些机会让她们表达对科技的遐想等等。[70]同时,为消除“数字鸿沟”,教师还应尽力避免信息技术使用过程中的性别差异,鼓励女孩子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教师在课堂中应谨慎地选择软件,淡化学生在使用软件中的性别差异,并转化软件的设计使其受到更多用户,包括女性用户的喜爱,要根据女性的特点要教给她们怎样使用计算机作为提高生产力的工具。

安迪·卡文(Andy Carvin,2002)认为,“如果我们要解决数字技术所造成的差距问题,就必须采取措施,以保证所有的个体以及整体都有能力接收到有利于其发展的必要消息资源——社会方面的、经济方面的以及学术方面的……我们必须接受的观念是每个公民不仅是这些资源的消费者,他们也应该是生产者。”但安迪·卡文也认识到,就现有条件而言,通过信息网络的内容来消除由数字技术所造成的差距还存在很多障碍。[71]首先,获得长期资助和维护的地方性与社区性的内容不多,缺少文化的多样性;其次,这些内容都以高文化水平的人为对象,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反映不同文化水准的需要;再次,语言障碍问题仍明显存在,目前网上的内容多以英文为基础,其他人口较多的语种,比如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的内容很少得以体现;最后,推动残疾人网络使用标准问题上虽有政策方面的改进,但各种建议的实施率仍然很低。萨尔彼特(Salpeter,2006)指出,虽然一些数字鸿沟问题正在不断改善,但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