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与融合——基于技术发展的视角
2025年11月27日
第二章 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与融合——基于技术发展的视角
技术作为人类改造世界能力的标志在本质上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有关科技发展的研究表明,在当代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出现以前,人类文明史上就曾先后出现过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以机器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
人类文明史上的三大技术体系分别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相继催生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与信息化社会。一般来说,当技术作用于社会系统时,首先作出互动反应的是经济系统层次,如指南针的发明是为了航海,计算机的发明是为了进行繁复的计算等。[1]之后技术才会逐步波及社会系统的其他层次,如政治、文化等,最终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全新的文明形态。而教育作为一个具有典型人文特性的领域,一般被认为是使用技术最少、变化最慢的领域。[2]
但技术进入教育领域的尝试却一直未曾中断。如,手工技术体系基础上口语与文字传递技术的进入,不仅为教育提供了基本的交往形式,同时也推动了新的教育形式的产生与发展。机器技术体系基础上媒体技术的进入则进一步弥补与矫正了片面的文字和口头说教的缺陷,更使得教育过程的复制成为可能。而信息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技术种群,不仅其自身处在不断地发展与进化过程中,同时,其进入教育领域的尝试也正在不断地推进及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