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报告》的内容及产生过程
《地平线报告》是一份连续的工作报告,最初由美国新媒体联盟(NMC)独立发布,自2005年起,美国新媒体联盟开始与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组织(EDUCAUSE)合作联合发布《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2009年开始,新媒体联盟的“地平线项目”又推出专门针对基础教育的地平线报告(Horizon Report:K-12 Edition),K-12指的是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统称基础教育或大学前教育。[4]
从内容上看,每一期的《地平线报告》都会分三部分进行介绍,一是核心趋势:关注新兴信息技术的时效性,反映教育界的现状,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二是重大挑战:应对当前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五年来对教育将产生重大影响的挑战;三是需要关注的技术,每期重点介绍六大新兴技术,按各自进入教育教学、学习、创新应用的时间框架,大体分为近期(1年以内)、中期(2~3年)和远期(4~5年)三个时间段。[5]这是报告的主体部分,同时也是报告重点关切的内容。目前,《地平线报告》已分为高等教育版与基础教育版进行分别发布。基础教育版报告与主报告类似,提出了未来五年将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学习及创造性应用产生重大影响的六项新兴技术。
从产生过程来看,每一年的《地平线报告》都是基于“地平线项目”的研究。“地平线项目”经过严谨的研究设计,主要包括团队组建、文献综述、形成共识和成果应用四个阶段,通过网络在线协作的方式完成。[6]“地平线项目”的研究专家通常人数在30~40人左右,都是来自全球的教育、研究、技术等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每年的夏天经过遴选组成专家委员会,正式启动本年度的研究工作。
在研究过程中,专家委员会首先将围绕新兴技术或实践进行系统的文献综述,形成一个关于技术、趋势和挑战的候选列表,在此基础上梳理大量的潜在主题供进一步研究讨论。在框架性工作完成后,整个研究工作将进入形成共识阶段,在此过程中,专家们将通过多重反复的“德尔菲法”形成专家共识。[7]最后,再组织专家评级,排名前六位的新兴技术将最终被确定为年度报告的评级结果。年度报告的“核心趋势”和“重要挑战”部分也是通过相同的程序,由专家评议最终确定。在整个评级过程中,专家委员会着重把握的关键是技术与教育应用的关联程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