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审辩式思维研究现状
对于审辩式思维的研究首先开始于西方国家。审辩式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有人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曾提出一种观点,他要求人们对于自我思考的观点进行理论求证,区分理性观点与非理性观点,对观点的可靠性与真实性进行检测,养成对自我认为合理的问题进行剖析的行为习惯。从表面来看认为特别有说服力的语言和逻辑背后往往存在着许多值得思考和深究的问题。审辩式思维的雏形初步形成。1910年,杜威首次提出了反省思维理论。反省思维理论的诞生对审辩式思维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推动作用,至此开辟了审辩式思维理论研究的先河。1941年,美国著名学者爱德华·格拉泽首次提出了审辩式思维,并且此基础之上建立了审辩式思维的评价体系。他认为审辩式思维模式应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在思考问题时应当保持全面。第二,应保持逻辑思考和推论。第三,能够运用此种方法和理论。20世纪中叶,西方学者对审辩式思维的研究主要是理论构建。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对审辩式思维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美国认为根本原因是教育问题,美国的教育无法培养出思维健全型人才。美国便开始了一场以“Critical Thinking”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并且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从20世纪中叶,以“Critical Thinking”为核心的思维技能培养在美国进行全方位的推广与实施,希望在美国的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纲领中全部纳入“Critical Thinking”,在此期间“发现法”由布鲁纳提出,即“引导学生自我参与发现的行动”。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有关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也对“Critical Thinking”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随着这场教育革新的不断深入,审辩式思维成为大学课程。1962年,罗伯特·恩尼斯提出“Critical Thinking”,这是对杜威的“反省性思维”的继承与发展。他认为“Critical Thinking”是合理地判断是否相信或者该如何去做。
达·利维提出审辩式思维通过学习和了解问题,并且对问题进行合理的检验和测评,做出合理的应对策略。P.D.法西奥也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审辩式思维是一种构筑和检验的过程。当然早期的学者对审辩式思维的研究还处在理论的构建和发展过程,并且也多以使用方法作为研究的主要出发点。在这些研究中主要的方法技巧包含分析、论证、推理和判断等。
还有美国的M.尼尔·布朗,斯图尔特·M.基利提出“提问、假设、推理、结论、决定”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论述了创新性思维的构建方法以及创新性思维的模型类型,将思维能力的训练法与实际的案例相结合,为普通大众了解和训练审辩式思维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伊凡·汉耐尔对审辩式思维的培养论述结合了相关的案例,并且提供了相关的技巧和方法。
布朗和基利还指出,不同领域中审辩式思维的研究成果,为审辩式思维的运用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案例,并为此提供了具体方法,为审辩式思维理论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帮助。保罗和埃尔德提供了从初期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到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的建议。思维是需要批判地、有道德地学习和使用信息,并且系统地阐述了审辩式思维的内涵,如何训练审辩式思维,对审辩式思维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6年,理查德·保罗提出了成功思考者的六个层级,并且在书中还提出思考者都能进行反思,都有明确的目标,都会使用思维工具来提升自身的思维质量,能够将思维与感受需求相分离,能够做到常常分析事情,经常进行自我思维方式的反思。
20世纪末,欧洲以英国、法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国民教育改革体系正式纳入“Critical Thinking”理论,随后“Critical Thinking”被逐渐引入了部分亚洲与非洲的国家。在北美地区的美国已经开设了“Critical Thinking”的相关课程,纳入本国高等教必修的基础课程中。“Critical Thinking”在20世纪末,已经完全进入到西方国家的教育体系之中,并且受到广泛重视。随着“Critical Thinking”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个发展中国家也开始了各自关于审辩式思维的教育改革之路。1998年10月5—9日在巴黎召开了“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发表的《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第一条的标题是“教育与培训的使命:培养批评性和独立的态度”。由此可见,这种在审辩式思维的指引下表现出来的精神在西方世界的文化发展中得到继承和发展,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应当引起注意的是,在上20世纪90年代各国所提倡的“Critical Thinking”理论改革,其改革主旨内容并不是仅有批判性思维的单一内容。Boyer认为“高中的每个学生都需要掌握熟练地写作、深入思考阅读、有判断力倾听、条理清晰地表达、批判性地对待曾经学过的知识或者即将获取的知识应用于拓展和解释新概念的能力”。审辩式思维在欧美各国的教育改革中并不仅仅是思维方式,而是一种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构建的过程。
20世纪末,欧美学界关于审辩式思维的研究主要是以“Critical Thinking”的内容解读与能力提升为核心,从“质疑、提问、论证、思考、沟通、反省”几个方面对审辩式思维进行理论阐述,通过这些基础研究为审辩式思维概念辨析和审辩式思维能力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释】
[1]程波.刍议大数据视域下的高中数学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2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