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基本方法和基本解题思想的训练
2025年11月27日
三、重视基本方法和基本解题思想的训练
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首先应结合具体问题教给学生解决应用问题的基本方法、步骤和建模过程、建模思想。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的过程一般是:审题—建模—求模—还原。先审题,带着自信冷静地去审题,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考验。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解题的信心,不能随意放弃题目。要排除语言障碍,审题时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句,初步了解题目中讲的是什么事情,要求的结果是什么。在初步审题的基础上,舍弃与数学无关的因素抽象转化成数学问题,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关系。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教师应主动向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的广泛应用,向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处处联系的。然后建模,理解题意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表示未知的量,用代数表示相关的量,列出解析式完成建模。再求解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结论。最后还原,根据得到的数学结论回答实际问题。
例:某城市现有人口总数100万人。如果年自然增长率为1.29%,写出该城市人口总数y(人)与年份x(年)的函数关系式。
这是一道人口增长率问题。教学时为帮助学生审题,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题时,可遵循以下步骤。
审题,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句,解释术语“年自然增长率”,弄清楚城市现有人口数、年份、增长率、城市变化后的人口数等关键量。
建模,分析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及其相互关系。启发学生分析这道题与学过的、见过的哪些问题有联系,列出解析式。抽象归纳,寻找规律探讨x年的城市总人口问题:y=100(1+1.29%)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