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建模的要求

一、《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建模的要求

课程标准有十大设计理念,其中一条就是: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并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学习活动,设立体现数学某些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

在这个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对数学建模制定了如下的内容标准。

宏观上指出:“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不单独设置,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高中阶段至少应安排一次较为完整的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活动。”

同时还给出了具体的教学要求和建议,课标对数学建模的要求主要从问题的来源、培养目标、实施方法、课时要求等方面来介绍,除了高中阶段最少一次的数学建模活动要求外,不对数学建模的课时和内容进行具体的安排。这样教师和学生就可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恰当地安排数学建模的内容和时间,在没有硬性标准的情况下,教师和学生就可以真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

课标还在数学建模的问题提出、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和环境支持等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为数学建模的教学和在教材中的呈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课标对数学建模的建议和要求可谓面面俱到。数学建模也是培养学生素质的良好方法和素材,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希望教师和学生都能克服困难,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希望笔者所总结的数学建模的方法会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