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审辩式思维的缺失

一、数学教师审辩式思维的缺失

审辩式思维在我国研究起步较晚,针对审辩式思维启蒙教育的理论更是十分匮乏,教师普遍缺少审辩式思维的基本理论素养。徐佳祺认为:“目前高中数学教师对审辩式思维倾向上的认知没有较大的偏差,但对审辩式思维的基本内涵认知较为模糊,数学教师缺乏对审辩式思维的了解和学习,缺乏对为何进行审辩式思维培养的思考。”加之高中数学改革缺少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要求,高考是唯一的教学导向,所以教师对审辩式思维没有足够的重视。

审辩式思维的启蒙教育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在启蒙过程中应当起到关键作用,可是教师缺乏审辩式思维的基本素养就会导致审辩式思维的启蒙教育在高中无法开展。由于对审辩式思维认识的不足,教师也不会去增强自身的审辩式思维素养,自然无法对学生进行启蒙。年长的高中数学教师依然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自然也无从思考。青年教师在教学中会运用较为新颖的教学形式,可是在知识导向、高考导向的前提下,审辩式思维的启蒙教育没有一席之地。

教师审辩式思维能力不足还表现在对学生思维启蒙方面,在对重要数学人物和数学事件的把握上依然参考标准答案,并不能全面地为学生进行讲解和分析。这些数学人物和数学事件对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启蒙教育十分重要,通过多角度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开阔的数学视野,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升极有帮助。在高考至上、唯标准答案至上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无形地给学生造成了压力。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甚至无法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严重阻碍了学生训练思维能力的发展。没有思考,不敢质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也不会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