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我们都知道合作的技能不是天生的,高中生也不例外,他们不会合作。因此,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前,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关于合作学习的技能的培训。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应先向学生介绍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明确小组合作在学习中以及对自身的重要性,并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明确个人责任,提高个人的责任感
在最初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合作学习比较被动,他们对自己在小组中的重要作用没有深刻了解。为避免出现能力强的学生代替其他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现象,笔者帮助每组学生进行了角色的分配,规定好了发言的顺序,明确了每个学生担任的角色所承担的责任,让每个学生都了解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同时分解学习任务,责任到人,督促学生在自己小组中做好自己应做的事。这些训练,渐渐引导学生将被动的小组合作学习变成主动的小组合作学习。
我们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团体合作,因此,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这种学习方式更关注集体。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是要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的。为了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采取随机提问和个别测试相结合的方法。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就使得每个学生都有可能代表自己的小组来阐述观点,为此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不然自己的表现就可能影响自己小组的评估。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时可以相互帮助,但是教师在检测的时候可以先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测验,再综合每个小组成员的成绩来考核该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这样,由集体荣誉感带来的压力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真参与到自己小组的合作学习中。
(二)对学生的合作方法和合作技能进行培训
为了避免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主动权总是被那些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学生所掌握,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合作方法和社交技能的培养。
1.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表达是合作交流的起点,只有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具体的做法有,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内容中的重要概念和性质等,从所学内容中总结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自己的收获、观点、疑惑等。
2.学会倾听
只有准确理解他人的观点才能进一步与同伴讨论。在与小组成员待在一起合作学习的时候学生应学会倾听,轻声说话,别人在发言时应保持安静并注意倾听,不打断别人的发言,等别人讲完了再发表自己的观点,依次参与讨论。不使用具有伤害性的语言,对其他同学发出的安静的信号要愿意服从。
3.维持好相互合作的关系,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成员明确学习的任务,能够积极发言,与同伴交流,就表明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已与小组成员建立了良好的同伴关系。接下来就是要大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对小组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做出维持。为此学生需要学会向同伴请求得到信息或建议,同时也要学会主动提供信息或建议;学会组织学习材料和学习成果,学会监督学习时间;学会鼓励他人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能理解并且会解释别人的观点;对比他人的观点,在适当的时候质疑,会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对他人表现出欣赏。
4.学会反思和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但是要获得这种喜悦,学生还要学会记忆,通过检查或改正提高准确性,寻找好的方法以记住观点,会思考并且要求他人也做出思考。会制订计划和策略,学会讨论的各种技巧,如总结。总结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学生是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总结中进步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只有对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及时反思的习惯,教给学生总结的方法。
5.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前面提到的会做计划和总结、提高准确性这些技能都是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材料的,但仅有这些技能是不能成为充满活力的学习者的。学生还需要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能提出一些有创造性的问题和不同的见解;能寻求基本的解答原理;会区分同伴的各种不同的观点并将不同的观点加以整合,能拓展同伴的观点。
这些合作的技能和技巧,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完成的,教师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并且在课堂中注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