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互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策略

二、加强互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策略

高中生有着独特的心理和认知水平,数学课堂引导学生互动交流,营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活跃、让学生乐学参与课堂教学的氛围,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地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视学生为课堂的主人,实施课堂教学。同时,要深研高中生的心理和实际认知水平,据此对数学课堂进行精心的设计,以引导和提问促进学生思维的跃动,对典型例题和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分析理解,进而举一反三,全面掌握。另外,还要通过师生密切合作交流,在生生、师生一来一往的互动配合下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化探究,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2]

(一)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实施课堂教学

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实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以促进学生乐学。这句话挂在嘴边我们似已听得麻木了,但自问一下,现实教学中我们真正转变教学观念了吗?是否真正视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营造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开展课堂教学?应该说,我们做得还很不到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就引导学生互动交流、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而言,首先,教师应将教学关注的焦点由自己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转变以往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只考虑教什么、如何来教,却较少考虑学生应该学什么、如何来学。例如,对教材中“留白”的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放手让学生自主交流、探究学习,教师只起引导者的作用。其次,教师应将重视教学的“结果”转变为重视教学的“过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记住了多少概念公式、定理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自主习得”,还是“吃现成的”,是死记硬背,还是掌握了学习方法。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坚决摒弃运用万能公式生硬地套解相似问题的不良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变机械学习为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再次,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转而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多与学生沟通交流,消除师生之间的隔膜,让自己的教学不再是“唱独角戏”,而是与学生合作共享数学知识的美丽。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以有效的例题讲解和提问引导学生互动交流

1.精心设计例题,以有效的例题讲解引导学生互动交流

典型例题的讲解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例题讲解的效益却因为教师对例题的选择和设计各不相同。每学习一部分内容,教师对典型例题的选择要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探究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讲解精心选择的典型例题,师生互动交流探究锻炼学生的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通过讨论探究一道例题使学生能够掌握一类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典型例题的选择应注重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在课堂上探究分析例题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后,更加愿意拓展学习接下来的知识,进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学“反证法”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设计例题:现将一个苹果放在A、B、C三个盒子中的一个里,分别在盒子上标注一张纸条,有且仅有一张标签是正确的,请猜一猜苹果放在了哪个盒子里。其中,A盒上标写“此盒中有苹果”;B盒上标写“此盒中没有苹果”;C盒上标写“A盒中没有苹果”。将“反证法”融入这样富有趣味的例题中,课堂教学氛围顿时活跃起来,学生面带微笑地互相讨论。这时,教师再与学生互动操作试验,进而整堂课的教学有效性事半功倍。

2.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以有效的问题探究引导学生互动交流

提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时发现学生在某一方面存在的不足,更加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师生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既融洽了师生关系,也营造了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教师应在课前备课环节对课堂上将要提出的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力求问题能够具有代表性,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具有趣味性,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外延拓展和对所包含的知识进行挖掘,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讨,最终全面掌握本节课所学习的新知识,同时巩固与之相联系的旧知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数学知识相较初中又进一步抽象难学,数学能力一般的学生独立学习会经常遇到困难,使得学习效率较低,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更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同时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须有一到两名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比、学、赶、帮合作学习促进全班数学整体成绩得到有效提升。例如,教学“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时,解题:在△ABC中,sin A+,求解cos2A的值。部分学生对这道题束手无策;有的学生会解答,但无法准确划定角的范围,解答出多个结果;还有少部分学生能够思路清晰地顺利解答。因此,适时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很有必要。通过小组内充分地交流互补,无思路的学生有了解题思路,解答出多个结果的学生也找到了原因,更为可贵的是融洽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达到了互为促进的教学目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适时适宜,旨在达到师生、生生间密切合作,优势互补,相互激励与启发,进而有效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消除学生对教师和同学的依赖心理。只有遇到难以自行解答的问题需要小组合作解答时,才需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自主探究解答的问题,教师应该尽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解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总之,加强学生的互动交流、合作的,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无定法,高中一线数学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创新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互动,侧重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乐学”,进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