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一、概述

(一)选题背景

2003年4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数学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改革。《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对高中数学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思考、团结合作、敢于实践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数学课程中,有了这些方式的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生的审辩式思维也能够在其中得到培养。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设立“数学探究”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和创造知识的经历过程,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学习热情,学会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养成积极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3]

(二)研究意义

1.有利于教师的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困难之处在于教师。首先,传统的应试教学深入人心,教师灌输性的教与学生被动式的学依然是数学教学的主要模式。其次,课堂需要改革,教师的身份和地位需要转变。而新的教育改革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是: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掌控者,不是课堂的权威,而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策划者。这对于教师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和重任,需要他们在课堂中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关心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质疑,做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者,也引导学生按照知识发生的过程进行探索。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提出是适应数学学科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是符合数学教育改革趋势的。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必须努力成为探究性课题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具有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深刻的数学理解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做好课前准备,积累探究经验。这样一来,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自身的数学潜能,让教师一直处于学习研究阶段,不断体现自身的教育价值。

2.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探究式教学的开展,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科学知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得到知识的不断建构和利用,从而具有更加严谨的逻辑思维,更加端正的科学态度,更加突出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全面发展,对所学知识能够有更强的应用意识。

(三)国内外研究概述

1.国内对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我国第三次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在1999年召开,主题是: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显然需要探究式教学的实施了。两年之后,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与2003年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随着这些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探究式教学正式被加入学校教育教学课题和课时安排中。许多教育家和一线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整个数学界传开。

2001年,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靳玉乐,课程与教学论的权威带头人,在《探究教学论》中提出了探究式教学的本质是一场模拟的科学研究活动,强调了探究式教学特征和一些比较经典的教学模式,并对中国未来探究式教学的进展提出了预言和展望。这是对探究式教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

刘咏梅教授的《数学教学论》的第五章非常详细地谈到了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提出对于探究式教学的两大要义:首先必须有教师的指导,其次要以学生的“学”或“探究”为主,强调了课题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环节。

曹一鸣教授编写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证系列研究》,主要从教学现场拍摄的课堂视频进行分析,提出“引导—发现”教学模式,认为数学课堂不应该以“教师说”或者“学生说”的教学模式为主,而应该建立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引导者需要启发、引导和诱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数学问题并及时解决。

章建跃在《探究式教学的天时、地利与人和》中提出,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让学生得到全面的认知、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尤其强调当前我国的教育是符合探究式教学的天时、地利、人和。必须把我国的经济发展与教育人才相结合,而人才的培养就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为中心,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势在必行。

徐学福教授编写的《探究学习教学策略》是一本关于探究式教学比较具体的理论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的著作,不仅从知识结构和建构角度出发,探讨了各类学科探究式教学的模式;还提出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比如通过知识来衡量学生能力的高低、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落后。他号召学校教育需要转换教育体制,提倡学生通过探究来获得知识。

2.国外对探究式教学的研究

国外对于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早在20世纪初期就开始了,其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思想家杜威非常重视学校教育。他提出知识不是靠死记硬背获取的,而是要“从做中学”,更加注重研究科学问题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探究式教学在科学教育中的不断重视和发展。

20世纪中期,美国著名教育家施瓦布明确提出并使用“探究式教学”。这是以施瓦布为代表人物的又一次大的教育改革。他认为,要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必须依靠探究活动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勤动脑,重视一切知识的获得过程,在美国大力推广了探究式教学的思想和理念。

在20世纪末期,通过前两次教育改革获得的成功经验和总结。美国越加重视学校教育,“探究式教学”成为教学核心。通过美国顶级科学家、教育家的一致探讨,1990年,在科学研究会上提出《2061计划》。这个计划高瞻远瞩,为的是让学生能够受到更加全面的科学技术教育,让学生具备更全面的科学素质,成为综合型人才。历时6年,美国又提出了更加全面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NSES),不仅仅是对《2061计划》的完善,更加体现了重视教育人才的培养,将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放在首要位置,同时科学素养的提升和培养强调了在学校教育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重要。在标准的文献中强调了:“探究式教学是学校教育实施的必要手段,是重心环节。”

美籍匈牙利大数学家波利亚的三本数学教育名著(《数学的发现》《数学与猜想》《怎样解题》)至今流传整个数学界,影响着一批批数学人才。这三本名著将数学问题完整地诠释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展现了我们在研究数学问题时发现猜想和验证猜想的过程。

法国也是教育强国。早在1994年,关于中小学教育成效与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的改革在法国提出。“个别化教学”成为最大胆和最与众不同的方案,目标是不放弃每个学生,培养每一个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经过几年的实验教学,直到1999年在高中学校教育中,普及了“个别化指导的实践探究活动课程”。

日本的科技高度发达,具有很高的生活水平,这与它的教育实施是分不开的。2002年,日本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将其纳入生活中的教育活动,主张知识来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将这样的探究式教学在各个中小学进行推广,培养善于探究的发展型人才。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在查阅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应用方面的相关材料之后,笔者将有关的所有文献进行了剖析和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深刻了解了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发展历程,获得了许多探究式教学的理论知识,然后探讨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含义、特征、理论基础,解决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更加深刻地了解了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

笔者制作出两份关于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调查问卷,一份面向高一、高二学生,另一份则面向高三毕业生。目的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两个层次的学生对自身班级探究式教学的进展情况。因此,笔者在实习学校展开调查,对学生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果。

作为数学课堂设计者和实施者的教师们,他们对探究式教学的重视程度和开展效果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实习学校找了两位数学教师进行访谈,希望多了解教师关于数学探究式教学进展的情况,希望了解两位不同风格、不同经验的数学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不同见解。为了更加准确地整理交谈的内容,笔者做了访谈提纲,及时做了记录和整理。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笔者得到了探究式教学实施的现状,得出了影响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因素;然后提出实施高中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条件,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法,设置不同数学课型,比如在新授课教学、解题教学、复习课教学等形式下探究式教学的精彩案例,也为探究式教学与审辩式思维的进一步融合提供了一些实例依据。

研究思路:理论研究→问卷调查与访谈→影响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主要因素→实施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条件→高中数学相关内容探究式教学实施策略与案例分析。

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