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手段落后,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手段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情绪,甚至有学生出现逃课的现象,这样就造成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无法真正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而且不能促进高中生的健康成长。还有一些数学教师对新课改的要求理解不透彻,片面地认为只要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或者只要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分小组学习,就是遵循了新课改理念,其实这样的思想是错误的,并没有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数学课堂学习中。[1]
(二)学生没有掌握学习技巧,学习效率低
有很多高中生对数学的认识有偏差,以为通过题海战术就能够提升自己的成绩,结果恰恰相反,由于他们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和解题技巧,使他们的数学成绩难以提升,学习效率偏低。还有的高中生总是临阵磨枪,想通过考试前的突击取得理想的成绩,但是往往都没有实现。高中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的特点,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学习技巧,才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进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高中生面临着高考,学习压力大,很多学生不会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给数学的学习时间过少,不利于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还有一些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遇到困难就停步不前,缺乏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过分注重成绩,忽视高中生的主体性
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一些高中数学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认为只有学生考出了好成绩,才是对教师和家长最好的交代。数学教师对学生的主体性并不重视,在数学课堂上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无法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有的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对学生发号施令,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课堂环节学习,不顾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灵感。另外,很多家长也认为只有成绩好才是最重要的,才能证明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不少数学教师想方设法地去迎合家长,希望取得家长的支持。
(四)初高中教材衔接问题,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
高中三年的数学教学,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使他们考虑某些问题时思维比较单一、片面。高中教材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高中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高中教材一开始就是集合、映射等近现代数学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而且很多是抽象函数,注重逻辑思维和分析理解,与高中阶段相比,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新教材,跟修改前相比,增大了内容,压缩了课时,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尽管我国课程改革在高中阶段已进行了几年,但受传统的中考升学指标的影响,高中数学的教学很大一部分仍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传统的教学方法仍在采用,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缺乏合理的学习计划,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布置的课堂作业相对初中阶段要少些,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消化吸收当天功课,完成相关知识的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由调整补充学习和练习内容。但是受初中阶段学习习惯的影响,许多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主见,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就完事,这与高中数学学习要求有较大出入,教学的效果很难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