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评价方式的思考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高中数模竞赛在整个评审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把握得很到位。在我国的数学知识应用竞赛中,很少能看见比较详细的评价标准。在评审过程中,固然需要有一个供参考的标准答案,但是不能夸大标准答案的作用,更不能以此来判定一切。数学建模竞赛重视的是让学生参与创造和发现的过程,不应该受标准答案的束缚,有创新精神的答案应该更引起我们的重视。这样我们的竞赛才能越发充满活力。
另外,我们注意到,在现行的观念里,“是竞赛就要讲成绩,排名次;而得奖与否,得什么奖,关系到参赛者、指导教师及参赛单位的荣誉及种种可能的实际利益。这样,本来是素质教育的措施又可能变为应试教育,从而使素质教育的要求变味、异化,甚至走向自己的反面。不是重在参与,提高素质与能力,而是以得奖为目标;不是启发学生发奋学习、勤于思考和探索,而是把精力放在分析以往的考题及标准答案上,搞题型排队,对号入座,找窍门、求捷径”。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层层选拔、层层培训的另一种锦标主义的竞赛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我们说,评价应重视被评价者的积极参与及其自我评价的地位和作用,对评价的结果处理不是采取否定,而是朝肯定、积极的方向引导,所有的评价都必须出于对学生潜能的信赖感。美国对于每一个只要坚持到底完成竞赛的学生都授予了成功参赛奖。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肯定,是一种过程的肯定。而我国数学建模竞赛只评出很少奖项,对于大多数参赛选手来说,他们并没有得到肯定,慢慢会失去对数学的热爱。因此,我们应学习美国竞赛的做法,充分肯定学生的表现,重视过程。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我国高中数学建模竞赛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思考。
继续重视学生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但试题数量可以相对减少,试题质量应相对提高。另一方面,增强对学生进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以研究型课程为载体,进行数学建模教学,从而进一步推动建模竞赛的开展。
继续保持我们的特点,如初赛、小论文竞赛、建模夏令营等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选择符合高中学生特点的建模内容进入试题和课堂,切实、有效地开展高中数学建模活动。
重视竞赛的评审和评价环节,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肯定学生的参赛过程。中美高中数学建模竞赛的展开,一方面是逐步培养高中生的建模意识,另一方面是希望此项活动能推动数学教育改革。两国竞赛各有特色地展开,为两国数学教育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竞赛本身不是目的,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高中数学建模竞赛应是不打扰数学等学科正常教学的教育改革。我们应当以竞赛带动数学建模活动的全面开展,为学生营造适合他们发展的氛围、环境和舞台,为他们提供更多发挥创造潜能的机会,使学生都能在这一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和发展,从而体现数学建模的真正价值所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期待更多的人关注高中数学建模竞赛,关注数学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