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舞蹈对外译介理论研究的现状

三、彝族舞蹈对外译介理论研究的现状

虽然没有专门针对彝族舞蹈对外译介的重要理论性成果,但我们可以从“彝族舞蹈”“舞蹈翻译”“舞蹈文化宣传”等相关研究中发现彝族舞蹈对外译介研究的相关内容。另外,彝族舞蹈对外译介研究的理论是隶属于宏观的舞蹈翻译理论的。目前我国学术界对舞蹈翻译的理论研究已经较为成熟,这为彝族舞蹈对外译介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由于缺乏专门针对彝族舞蹈译介的专业性著作,我们尽可能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相关文献资料,以达到把握其现状的目的,也尽可能通过中观层面的舞蹈翻译研究理论阐释当前与彝族舞蹈对外译介相关的理论成果与成效。

对于彝族舞蹈对外译介研究分散在诸如“彝族舞蹈”“舞蹈翻译”“舞蹈文化宣传”等研究中的现状,我们尽可能借助这些相关研究成果,从中梳理出关于彝族舞蹈对外译介研究成果的大致概况和发展趋势,以对今后彝族舞蹈对外译介研究提供参考。据此,我们选择较为权威的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平台作为检索文献资料的主要工具,通过对与彝族舞蹈对外译介相关的关键词“彝族舞蹈”“舞蹈翻译”“舞蹈文化宣传”进行检索,并对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数理统计,总结归纳出彝族舞蹈对外译介研究的基本现状,并预测未来发展的走势。我们于2019年9月20日通过检索关键词“彝族舞蹈”筛选出281篇有效文献(图2-1)[4],检索关键词“舞蹈翻译”筛选出16篇有效文献,检索关键词“舞蹈文化宣传”筛选出11篇有效文献。

图2-1 与彝族舞蹈对外译介相关研究文献的基本走势图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CNKI数据库检索梳理统计得出结果。

根据我国外语类核心刊物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源刊《上海翻译》的统计,在1986年至2016年期间,我国应用翻译研究仅仅集中在品名/广告/商标、旅游/展馆介绍、经贸/商务、法律文献、专业术语、社科文献、科技文献、工程资料、新闻外宣、医学文献以及公示语翻译等领域[5],诸如舞蹈文化艺术的翻译研究显然并非主流。可以看出,舞蹈对外译介研究整体起步较晚,显然彝族舞蹈对外译介研究同样处于这种境地,其相关研究成果就不可避免地具有分散性特征,资料收集工作艰巨。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能够发掘不少学者在舞蹈翻译领域的研究成果。如王劲草就具体舞蹈翻译技巧展开论述,提出舞蹈翻译应该直译与意译结合,归化与异化结合,恰当地删减与加注[6]。刘秀霞专门针对中国传统体育舞蹈翻译展开研究,论述翻译对体育舞蹈的传播和发展的重要意义[7]。刘星雯就现场翻译入手,以口译理论为支撑,探讨作为一名音乐理论的翻译工作者在音乐舞蹈教学口译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巧[8]。刘芳通过参与具体翻译实践过程,归纳体育舞蹈英文文献翻译的特征和标准[9]。曾征指出舞蹈对外译介研究滞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科划分、专业设置的空缺以及在舞蹈艺术的特性方面深入研究不足[10]。朱立人则从人才队伍培养层面呼吁稳定的舞蹈翻译队伍亟待培养,张延杰也同样持这一观点[11]

彝族舞蹈作为少数民族舞蹈的重要代表,其对外译介研究理论成效实质与上述理论成果是保持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