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舞蹈文化中的“诗意色彩”主题

三、彝族舞蹈文化中的“诗意色彩”主题

“诗意色彩”顾名思义是以“色彩”彰显“诗意”的文化,彝族舞蹈文化中的“诗意色彩”是一个颇具特色的突出主题。色彩是很容易引起受众产生共鸣的艺术形式要素,在艺术表现力方面能起到强化外部显现力的功能,构建和运用和谐的色彩能够给人带来愉悦,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同时也能够传递色彩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显然,在舞蹈艺术中,色彩所代表的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情感的宣泄,厚重的黑色、希望的绿色、清新的蓝色、活力的红色……不同的色彩宣泄了舞者不同的情绪,不同的色彩营造了不同的舞台空间,表达了人生的喜怒哀乐,给观众不同的情感体验[24]

彝族舞蹈艺术中色彩色系的合理运用,能够起到对舞蹈艺术表达的画龙点睛之效,如冷色系可以用来凸显神秘、残酷、凄凉、冷漠的氛围,暖色系能够强调热烈、炙热、温暖的情绪,观众会被这一微小的细节所代入,从而引发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效果。传统的彝族舞蹈色彩元素并没有在彝族舞蹈对外翻译传播中受到重视,也没有被赋予很高的文化意蕴,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用“诗意色彩”作为主要方式构建彝族舞蹈对外译介的主题策略,对于独具特色的彝族舞蹈而言,恰到好处的色彩运用,能够为彝族舞蹈本身增光添彩。总之,构建彝族舞蹈文化对外译介的“诗意色彩”主题策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方向,下面笔者以彝族舞蹈诗《彝人三色》为例来阐述这一主题凸显的文化内涵。

《彝人三色》属于彝族舞蹈“诗意色彩”主题的代表作品,在对外译介的方式选择中较好地凸显了“色彩”这一主题。该作品的主题策略所囊括的核心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品以凸显彝族特色文化为核心

《彝人三色》由楚雄州民族艺术剧院于2011年倾力打造,由《黑》《黄》《红》三大篇构成,其内容融合了彝族区域性的特色民间舞蹈元素,如牟定老人舞、大姚昙华山的独脚舞、牟定左脚舞等,作品用简洁的舞蹈肢体语言、现代的民族音乐来展现彝族的历史、文化、生活,创新性地表达了彝人绚丽多姿的生活画面,整体包含了浓郁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一特色的文化艺术表达方式也使得彝族传统的民间歌舞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作品紧紧围绕“色彩”这一主题

《彝人三色》舞蹈作品中,以彝族的“三色文化”[25]贯穿始终,三种色彩构成三个篇章的题目,所有的舞段、服装、舞美等都紧紧围绕黑、黄、红色进行编排创作,例如作品舞段中《黑白》部分的黑白色、《花叶》部分的红绿色、《狗撵羊》部分的黄蓝色等,整体色彩主题鲜明并紧扣作品的核心思想主旨,以色彩的视觉冲击与思想情感的心理冲击形成共鸣效果。

(三)“色彩”主题与感情宣泄完美结合

作品中有“身着一袭白衣的毕摩”“身着黑衣的彝族男子”“身穿蓝色上衣和黄色长裤拉二胡的青年”等,明艳的色彩和浓烈的色块一下子就将舞蹈所表达的情绪氛围凸显出来,体现了“色彩”强大的表现张力。显然,运用“诗意色彩”这一主题凸显策略在对外译介过程中有助于受众对彝族舞蹈的内涵理解,值得译介工作者们借鉴和使用。

综合来看,在彝族舞蹈对外译介主题策略方面,不管是“情感表达”主题,还是“精神崇拜”主题,抑或是“诗意色彩”的主题,都仅仅是对外译介中观策略微小的组成部分,并不能代表全部。笔者想通过主题凸显的理论思想和一系列以主题策略为主的彝族舞蹈案例来论证“主题凸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引导广大译介工作者们在实践过程中,多加注重“彝族舞蹈”这一文化艺术的本身,科学合理地构建凸显主题,尽可能地从彝族舞蹈中挖掘更多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并形成各自主题凸显,在对外译介的时候紧紧抓住主题,紧扣文化中心,避免杂乱无章的、大而泛的、无主题中心的译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