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分类

二、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分类

彝族舞蹈作为彝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其种类丰富且动作多样,舞蹈中所包含的具有协调性和观赏性的舞蹈动作,都来源于彝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简单的肢体动作展现的是原始古朴之美、朴素简洁之美和自然和谐之美,更是凸显了彝族舞蹈的文化之美。但是,就目前彝族舞蹈的研究概况而言,在彝族舞蹈基本动作分类这一研究领域依然很少有学者涉足,仅有的简单分类也是针对彝族舞蹈的某一种类别(比如彝族的烟盒舞、罗作舞、阿细跳月、打歌和四弦舞等)进行舞蹈基本动作的分类研究。而现有的彝族舞蹈研究中,对彝族舞蹈的分类也是林林总总,所以无法构建一个统一的彝族舞蹈动作分类标准,已有的零散研究也只是针对各自的分类规则各自解读。鉴于这一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先对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进行把握,从彝族舞蹈动作形成的结构特征入手,由表及里地剖析其独具特色的结构特征,为彝族舞蹈动作翻译策略的构建奠定基础。

针对彝族舞蹈动作的基本结构特征,我们可以从宏观到微观的视角尝试对彝族舞蹈的舞蹈动作进行分类,具体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一)彝族舞蹈动作的动态和静态造型

对于彝族舞蹈肢体动作而言,动态与静态的姿态都是相对而言的,彝族舞蹈的基本体态有“挺身俯首”“叉腰握毡”或者“屈膝翘臀”,在基本体态为基础的前提下,手臂呈相互连接,脚步动作较多,多表现为跺、踏、踢、对脚等动作,这一过程中的“动”与“静”是相对同时存在的。显然,彝族舞蹈中手和脚作为起着辅助性作用的“被动位”,在舞蹈动作动静姿态的展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彝族舞蹈的具体动作展示过程中,我们找到其核心动作、次核心动作和一般性动作,即可以对这些基本的舞蹈动作加以区分,总体而言,就是可以从彝族舞蹈的动态造型与静态造型上进行细致分类。

(二)彝族舞蹈动作的动态样式与动作组合

德国舞蹈理论家鲁道夫·拉班(Rudolf Laban)的舞蹈动作理论指出人体有最基本的八种动作舞蹈样式,即“冲击、抽打、扭绞、点打、轻弹、滑动、压动、浮动”,这些动作样式构成舞蹈表现形态的最基本元素。就笔者调研的凉山地区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样式而言,其通过这些基本舞蹈样式的组合样式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出一种“深沉、刚劲、有力”[44]的感觉,这是彝族舞蹈动作“重、快、直接、自由”特点的具体表现。那么,彝族舞蹈动作中,哪些动作能够产生哪些样式,是我们对其作出区分的关键,找出哪些动作能产生“重”的感觉,哪些动作能产生“快”的感觉,又有哪些动作能够产生“直接”“自由”等感觉,就抓住了划分彝族舞蹈基本动作的又一把钥匙。

(三)彝族舞蹈动作样式中的动作变数

彝族舞蹈是由舞蹈动作的基本元素组合而成的,动作组合得越多,显然其表现的形式就越复杂,如彝族的烟盒舞的基本步法就有十多种,包括合脚、过堂步、踩脚、小蹬步、斗脚步[45]等。就彝族舞蹈的动作形式来看,其表现出来的动作组合相对比较单一,某些舞蹈仅仅由一两个基本舞蹈动作元素组成,多体现为对生产生活的模仿,给人一种质朴感。那么,以彝族舞蹈的步法为代表,哪些动作能够组合成舞蹈的基本步法,就将其划分为一类,这样通过彝族舞蹈中的动作变数来区分动作样式就成为可能。

从微观角度来看,可以从单一性的舞蹈动作切入研究。当前,有学者专门从微观角度对彝族舞蹈动作展开研究,就彝族舞蹈的某一类的舞蹈动作进行深入剖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彝族舞蹈基本动作分类的文化价值。如有学者专门对彝族阿细人的“弦子舞”的舞蹈动作进行深入研究,指出弦子舞有着一套独特的舞蹈动作体系和固定套路,就舞步而言就包括了自由步、两步弦、三步弦、四步弦、跑步弦和抖抖弦[46]等脚步动作,其还专门对这些动作进行形象化命名,如小鸡淘食、老牛擦背、老鹰展翅、蚂蚁搓脚、蜻蜓点水、龙摆尾等。不同的舞步动作展现不同的情感交流与文化内涵,弦子舞中的“自由步”[47]功能在于言语和情感上的交流,多表现在男女恋人之间。“两步弦”[48]“三步弦”[49]“四步弦”[50]则体现了舞步与音乐节奏的对应变换,体现的是一种活泼、欢快、热情以及刚中带柔之感。“跑步弦”和“抖抖弦”则是通过身体的颤动来表现情感的释放,是彝族舞蹈动作风格热烈的鲜明体现。总体来看,这种对彝族舞蹈动作微观上的分类在细节上较为完整地展现了舞蹈内容的核心,也是当前彝族舞蹈动作分类研究中需求较大的领域,在彝族舞蹈动作的译介上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宏观角度上来看,可以从舞蹈动作的直接关联者——舞蹈表演者入手。如彝族舞蹈动作分类可以从舞蹈表演者的视角切入,根据雷睿主编的《凉山彝族舞蹈素材收集整理与研究》中的“凉山彝族民族民间舞蹈动律挖掘与整理”[51],我们可以从彝族舞蹈训练的专业角度对彝族舞蹈基本动作进行以下分类:

第一,把上活动,即彝族舞蹈训练开始前的准备动作要领,双手扶把,正步位半脚尖直立,随后进行一系列彝族舞蹈的基本动律展示。

第二,彝族舞蹈动作的手部动作,即在训练中摆好正位步,双手按规律前后摆动。

第三,彝族舞蹈中的拐腿动作,即舞蹈中常见的舞蹈演员着裙展示的一种基本动作,这也是彝族舞蹈中最为重要的基本舞蹈动作。

第四,彝族舞蹈中常用的三步一合动作,即以动作伴随着双手与双脚的配合,结合身体其他部位的联动,展示彝族舞蹈的动作韵律。

第五,彝族舞蹈中的男女对脚动作,即涉及男女共同表演时需要配合的一系列基本动作。

第六,彝族舞蹈中经典的披毡舞蹈动作。与披毡相关的动作也分为单人与多人组合,每种方式都需要身体特有的动作形式加以配合。

第七,彝族舞蹈中的月琴组合与荡裙组合。因为舞蹈中经常需要一定的道具配合,月琴与服饰是最常见的基本舞蹈道具,与之相匹配的舞蹈动作也是需要重点阐释的对象,可以专门作为彝族舞蹈动作分类的一种。

以上几种对彝族舞蹈动作的基本分类是基于不同依据和视角展开的,是对彝族舞蹈基本动作分类的一些探讨,有些分类作了详细的分析,有些仅仅是提出了简单的思路框架,目的是为大家提供一种参考和借鉴。彝族舞蹈动作看似简单,实则纷繁,并非笔者的只言片语所能穷尽,有待相关研究者进一步细化,这是彝族舞蹈对外译介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