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民族舞蹈对外译介的建议

二、对中国民族舞蹈对外译介的建议

(一)加强民族舞蹈文化的保护与外宣

中国民族舞蹈对外译介需要从加强民族舞蹈文化的保护与外宣做起。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离不开保护与宣传,民族舞蹈文化的有效传播,需要对已有的优秀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与宣传。再优秀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离开了保护的土壤就会失去生存的根本,不重视宣传的重要性,优秀的民族舞蹈文化就会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无人问津。民族舞蹈文化的保护,首先应该使大众注意到民族舞蹈文化的重要性和丰富的艺术内涵,这是社会大众自发认识了解与保护民族舞蹈文化的前提与基础。笔者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探究和资料梳理,发现现实中存在许多导致民族文化误传或没落的因素,有时间的自然流逝,也有人为的故意破坏或者忽视。一直以来,各种社会与自然的不利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危险,如鄂伦春桦树皮船文化、维吾尔族喀什土陶文化、水族马尾绣文化、傣族竹编文化等。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舞蹈文化,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也将会面临误传甚至消失的危险。少数民族舞蹈是少数民族经过长久的时间累积与民俗文化融合形成的舞蹈类型,代表着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少数民族舞蹈濒临失传,更多的少数民族舞蹈类文化受到现代社会发展的冲击,少数民族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对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有深远意义[13]

国际传播和文化交流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外宣”就如翻译一样,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外交流重要的传播方式,并非中国独有。而传播学引进中国的几十年也是我们对历史的和现在的“对外宣传”认识不断加深的几十年。1991年召开的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再次明确了外宣工作的性质、任务和对象,努力推进文化外宣活动,积极打造国际一流媒体,加大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力度,不断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和对外宣传能力[14]

民族舞蹈文化的外宣应遵循实事求是原则,结合翻译学、语言学、词汇学、民俗学、人类学等相关知识解决“文化缺项”和“文化传播”等基本问题,对地方民族舞蹈文化的翻译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全面、系统、科学地实现对民族文化从源语向目标语的翻译,实现民族舞蹈文化外宣的预期目标,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已有的优秀的民族舞蹈译介作品应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通过互联网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有效的传播,使优秀的民族舞蹈真正地发挥其艺术价值与文化影响力,以此提升我国民族舞蹈文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二)注重民族舞蹈及对外译介作品的创新发展

借鉴彝族舞蹈译介外宣,对民族舞蹈作品的创新也是对外译介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创新是时代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创新是社会民族进步的关键与最重要的手段,创新也是经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核心所在。为了保证文化持久的生命力与活力,民族舞蹈需要进行自我创新,这样对外译介作品才能在舞蹈创新的基础上与时俱进。

民族舞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体现,是民族肢体语言的表达。但是,由于各民族先天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文化水平不同,各民族在此基础上创作出的舞蹈作品的肢体动作与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自然千差万别,不可一概而论。而目前大众对于各民族舞蹈中的肢体语言了解不甚深刻,故在欣赏过程中有所不解甚至觉得枯燥无聊。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大众对于少数民族舞蹈的欣赏水平与艺术品鉴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少数民族舞蹈肢体动作一直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态势,造成对观众视觉冲击和吸引力不足的困境。如果我们只一味地强调“文化走出去”,而不去注重舞蹈本身的审美属性和视觉效果体验,也是不利于民族舞蹈长足发展的。因此,民族舞蹈本身需要在其编排、灯光、服装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尝试,而民族舞蹈的译介作品也应该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在保证译介作品能贴近民族舞蹈文化要传达的意义及表现风格的同时推陈出新,在贴近文化本源的同时,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

(三)加强民族高校教学和对外译介人才的培养

民族舞蹈的长足发展,需要高校加强对对外译介人才的培养。作为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主体,人才的作用不可忽视,人才在推动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人才最重要的途径与方式是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构想之下的民族舞蹈文化传播与交流,一是要发挥舞蹈人才的重要作用:通过舞蹈人才的优秀的舞艺展示,充分地将民族风情与民族文化展现在大众面前;通过舞蹈艺术家在国际舞台的精彩表演,能向世界人民展示多姿多彩的中国民族舞蹈,从而提升该民族的知名度和有效传播该民族的舞蹈文化。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民族舞蹈人才,需要政府部门与社会对于民族高校的舞蹈艺术教育给予充分的重视与支持,学校的领导与教师也应该积极投身到民族舞蹈文化的教育事业中,以身作则,将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作为自己的使命。二是培养民族舞蹈译介人才。高校应制定专业的艺术类翻译课程和民族舞蹈类翻译课程,对翻译专业的学生、舞蹈专业的学生、传播学专业的学生统一开放学习,加强多学科之间的融合和相互学习。从本科阶段开始,制定艺术翻译这类课程的学习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培养民族舞蹈对外译介专业人才。

(四)民族舞蹈对外译介要坚持“文化自信”原则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们对自身文化能够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信心,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自主性和自豪感的体现。事实上,文化自信与文化软实力有着密切联系,二者相互促进。文化自信支撑和推动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而强大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又有助于人民文化自信的培养。

民族舞蹈对外译介要坚持民族文化自信的原则,在吸收与包容世界各民族艺术文化的同时绽放自身文化特色的魅力。在现代化高速发展导致艺术多元化、交流频繁化的今天,树立“文化自信”,防止“文化迷失”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共同的责任。对民族舞蹈文化自信是民族舞蹈对外译介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发自内心的自信和认可,又怎能翻译和传播好民族舞蹈文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