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问卷设计方法
在问卷调查完成后再想研究问卷设计时没有想到的问题,就不大可能了。没有数据,就无法深入研究。而要重新设计问卷、重新收集数据,无论是时间还是资金的损失,往往都是难以承受的。因此,按照所要研究的问题设计好问卷,是科学研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1.问卷问题的设立
①从研究的目标出发,设定问卷中的问题。
问卷问题的设立通常是从对研究目标的分析开始的。依据研究的目标,确定需要收集的数据,从而确定设置的问题。
例如,要研究中国网络化营销的发展策略,就必须了解中国支撑网络化营销发展的基础设施情况、生活工作中网络的普及情况,还要了解妨碍网络营销发展的因素,以及相关人员对这些障碍因素的重要性的判断。
②基于对变量关系的猜想,设定问卷中的问题。
在问卷问题的设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对变量(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猜想。只有当你猜想到某些变量(特征)可能与另外一些变量(特征)有某种关系时,你才可能会把相关变量设置在问卷中。猜想来源于对现实世界和课题研究的观察、分析与思考。
对问题的思考深度决定了问卷的深度,所以,问卷不是产生于研究的开始,而是产生于研究的中途。问卷是思考的结晶。
例如,在研究算法中某两个参数的相关关系时,一个直观的做法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两个参数的配对取值列出来,用仿真软件对两个参数的重要性进行加权试验,看其对算法性能的影响。
③从文献阅读中产生问题。
例如,在研究计算机网络中两个参数对网络性能影响的问题时,通过文献阅读发现在该问题研究上学者们已提出了多个算法,此时,可以在问卷设计中,预留出数据收集区域,证实或证伪这些学者的判断。
④从数据处理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设立。
设立问卷问题的一个关键思考角度是,从数据处理方法的角度来判断需要设立哪些问题。不考虑数据处理的方法,常常导致许多数据难以得到有效的利用。
2.问卷问题设立的原则
①问卷问题设立要遵循能够获得诚实的回答的原则。
例如,某大学想了解报考本校研究生的考生情商,就在问卷中增加了情商试题:
当你受挫折后,你的反应是( )?
A.非常沮丧,长时间不能恢复正常情绪
B.很沮丧,较长时间不能恢复正常情绪
C.很沮丧,但很快能恢复正常情绪
D.无明显情绪变化,放弃就是了
E.越失败,越受挫折,越想再干
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E选项。因为每个考生都想被录取,既然想被录取,多数考生都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
②单选问题的备选答案应当是对一个答案空间的完整划分。
单选问题的备选答案必须分布在同一个维度上,是同一个答案空间的完整划分。完整划分的含义是:备选答案之间不能有交集,也不能有遗漏。例如,如下问题的5个备选答案就是一个答案空间的完整划分:
在所有行业设立行政等级制,是( )?
A.有益无害的 B.利大弊小的 C.利弊相当的 D.利小弊大的
E.有害无益的
这5个答案都分布在“利弊”这个维度上,而且没有交集,也没有遗漏。
如果备选答案之间有交集,就会使一些应答者无法回答。例如,如果年收入的备选答案写成“A.5000元以下 B.5000元至10000元 C.10000元至20000元……”,那么年收入为10000元的人就不知道选B还是选C了。
③多选题的备选答案必须是互不排斥的。
多选问题的备选答案对于应答者而言必须是互不排斥的。例如,答案分布在两个以上的维度上,或者一个备选答案同时分布在两个以上的维度上,这样被多选的答案就可以互不排斥。
④问题的陈述及备选答案不能有多重含义。
无论是多选题还是单选题(特别是单选题),任何一个备选答案以及问题的陈述都不能有多重含义。例如,你认为某品牌的矿泉水是可口、清甜、富含微量元素的吗?( )
A.是 B.不是
选择了“是”的人是因为某品牌的矿泉水可口,矿泉水清甜,矿泉水富含微量元素,还是因为某品牌的矿泉水具备其中两者或三者特点?选择了“不是”的人,是因为矿泉水不可口,还是因为矿泉水不清甜。这样的问题使你无法清楚地分析顾客的偏好。
⑤问题设计的用语要含义明确。
在问卷问题的陈述或备选答案中,凡是用到的概念都必须含义明确,否则不同的应答者对一个用语(术语)有不同的理解,即使每个应答者认真回答了,所得到的数据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对问卷问题中用到的术语,一般都要给一个明确的界定。
例如,您是网民吗?( )
A 是 B 不是
如果不对“网民”做一个界定,回答的结果就很难应用。对于这个问题的较好问法,是对上网的频次做一个分割,请应答者选择,从而了解被调查对象的上网频次的分布情况。
⑥在问题的陈述中,要对所询问行为的时间、方式、目的做必要的限定。
在问卷问题的陈述中,对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某种行为的询问要限定时间范围。例如,如下问题就让人难以回答:
如果您没有计算机的话,您准备购买吗?( )
A.肯定会 B.可能会 C.不会 D.不确定
没有时间范围的限定(如一年内),应答者对问题的理解不同,给出的答案也将不同。总体说来,不仅要从研究目的的角度来审核问卷问题设置的合理性,还要从应答者的角度来审核问卷问题设置的合理性。
⑦在问卷问题中,凡是能够限定数量范围的要尽量限定。
在问卷问题中,要尽量少用模糊语言来表示数量(频率)问题,而要用数量范围来表示。
例如,你在日常生活中,一个月在餐馆(包括大、小餐馆,大排档等)吃饭的频率是( )?
A.从不 B.偶尔 C.有时 D.经常
这种表达就容易使应答者由于对问题的不同理解而给出不同的回答。例如,对于在日常生活中一个月去餐馆吃饭3次,有的人可能选“偶尔”,有的人可能选“有时”,有的可能选“经常”,应答者给出的答案差异太大。
上述问题的正确表述应当是:
你在日常生活中,一个月在餐馆(包括大,小餐馆,大排档等)吃饭的频率(平均)是( )?
A.不到1次 B.1~2次 C.3~4次 D.5次以上
这就是说,在设立问题时,只要能够用确切数量范围来表示的问题,一定不要用模糊语言来表示。
⑧问卷的长度要适宜。
一般说来,问卷不能太长。问卷要是太长了,应答者在回答后面的问题时,会回答得非常草率或者不回答,或者由于后面的问题没有回答而不返回问卷,从而降低问卷的回收率。一般来说,问卷的长度应使应答时间在20分钟左右为宜。如果是商场拦截类的问卷,一般使应答时间在3分钟之内为宜,最好不要超过5分钟,否则问卷容易被应答者拒绝回答。
⑨合理安排不同难度的问题的先后顺序。
把相对容易回答的问题、有趣的问题放到问卷的前面,把相对难回答的问题放到问卷的后面。这样,应答者容易进入回答过程。如果反过来,把难回答的问题放在问卷的前面,那么应答者一看问卷就产生了拒绝回答的情绪,问卷的回收率就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