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分阶段整理

二 分阶段整理

(一)土改的基础和背景

1.土改前的家庭基本情况

我叫钟桂英,1930年出生在江西省崇义县大钟门。1947年的6月我嫁到长庆村,我的娘家是富农,家里有四个姐姐、三个弟弟,加上父母和奶奶,共十一口人。嫁到这里之后只有婆婆、丈夫和两个兄弟,一共五个人。

2.土改前的家庭经济情况

1947年以前我一直在娘家务农,嫁过来之后就在五土岭干农活。我和婆婆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我丈夫长年在外经商。我们家虽然十分富裕,但主要还是靠农业谋生。家里现钱是丈夫在外经商带回来的,我们购置土地山林来壮大财富。我们家应该是五土岭最富裕的人家,虽然田多、土多,但是不出租,或者自己耕种,或者请人耕种。

我的丈夫大多数时候在做木头生意,他每月都要走水路到唐江去,他雇人拉着大木排,沿着犹江水系讨生活。我丈夫极少在家里,他曾经也教书过,但做教书匠不足以维持我们家的生活,所以他选择了经商。我在家里就像骆驼一样,天天忙得团团转!土改之前我家不缺钱、不缺粮食,但是农活很多,生活压力虽然不大,但还是比较劳累的。

3.土改前的土地经营情况

我家土改之前大约有一百多石谷田,大约就是二十到三十亩,解放那一年是二十七亩!山也很多,杉树山有二十多亩,茶籽山头有两个,多少亩我就不记得了,每年产出三四百斤茶籽油。这些都是用我丈夫经商得来的钱购置的,他那时候下唐江送木头,好的时候一趟可以得一千多块钱,差的时候也有三四百,家底就是这样积累起来。我们用这笔钱去收土地,愿意卖的我们就会买,不会强迫别人。

我和我婆婆天天都在田间干活,她是一个很能吃苦的女人,她的丈夫即我公公很早就死了,是她把家里的小孩一手带大,现在家产这么丰厚,她功劳很大!我家这二十多亩田全是我自己耕种,一到农忙时候就会雇工人上来,都是一天算钱,不雇用长工。雇工的话一般我们不主动招人,别人知道我们家里田多,就会过来问,要不要干活,我们就会给他们活干。说实话,我自己干活比一般的妇女还要厉害。田里面只种水稻,我家交税一般交钱,因为要交很多谷,交谷要自己扛到八里之外的乡政府,花时间,我们就不如交钱。最多一次交了三百多块。

家里的田不出租,但是米可以借,不收息,也不会催,只要借多少还多少就行。我们家里养了两头大黄牛,后来土改被收走了,换成了和其他三户人共用一头大水牛。

4.土改前的社会交往情况

灾年时候我们家里借出去很多谷子,周围的农户没粮食吃,我婆婆心很善良,就会去拿钥匙(开仓借粮),借了谷子当然是要还,基本上都有借有还,实在还不上我们也就不计较了,要不然我们家也会被吃穷。我婆婆和丈夫教育我,那些来借谷子的人家里本来就是不够吃,如果借一石还三箩,这样农户家里的压力就更大了,不是长远之策。我们家的生活和普通农户家里的差别不大,吃的东西都一样,可能我们家白米饭要多一点,但我们也不会餐餐吃白米。我们家里人好,大家都很尊重我们家。

5.土改前的土地观念

我自己对土地没有想法,活太多太累,要不要买土地看丈夫、婆婆的意思。我家土地虽然多,是我们自己勤劳挣来的。我婆婆真的很厉害,她七十多岁了还会在田里面干活。没有土地的农民总有一些是自己的原因,还有一些就是恶霸地主对他们剥削得厉害,虽然我们家里有钱,但是也不能有钱到去周济那些雇农。我从来就不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一贯和大家一条心。我的丈夫倒真是一个很高尚的人,在我心里他可以算是高很多人一等,但是我说的这个高是品格。

解放的时候红军从我们村里经过,当时都不知道有共产党,后来才知道红军就是共产党的兵。听到要土改了,我们家并没有太大的触动。土改前期我的丈夫在政府工作了,我常常去接他回家,那一年他还给家里买了兔子和鹅。我没有一点担心,因为丈夫是共产党员,他很早就入党了,他说共产党是好的,为人民谋幸福的,我当然相信!

(二)土改的过程和经历

1.访贫问苦,扎根串连

我们村里下乡的工作组人员都不错,比较老实,下面蛇形岗的就复杂一点。我们村的工作人员都很单纯,什么事情该怎么干就怎么干。工作组都是外地人,比如杨梅人、福建人,那个福建人在乡政府整整住了一年。工作组成员偶尔会住到别人家里去,我家事情这么多,我自己也很忙,就没时间招呼他们。

土改会议主要内容是讨论如何分地主的财产,再就是讨论田土、山林要如何分配。我参加了农业代表会、妇女主任会,村民们都十分支持我、信任我。政策我很懂,因为自己听得多,也愿意学习,所以很快就能领会。

扎根串连要求农户之间相互走动,工作队会下去每一个人家里面解说政策,还有就是带着猪肉、棉被慰问那些家庭成员当了兵的农户家。农户们十分欢迎工作组的成员,常常都是大门敞开热情迎接。但是有的人家里就很小家子气,我记得那一户是当兵的,那家的妇女看到丈夫要走便一直哭泣,我们上前搀扶着她,安慰她,她也不领情。她走几步后跪在地上,我又气又无奈,开导她:男人要去当兵是好光荣的事情,大家都十分踊跃,敲锣打鼓,好多享受,看荣瑶家里面就知道情况了。结果那妇女不领情,觉得我们说的话没道理,我们劝说了好几次才把她说通。那时候我们的工作好难做,自己家里面事情一大堆,还要处理他们的事情,离开家一两天便积累了一大堆的农活!土改时候还成立了贫下中农大会,农会则是在土改复查的时候设立的,有了电视的时候就结束了。我的丈夫不在家里,他到外面工作去了,我就会自己去参加一下。

2.划分阶级成分

土改时我们家是富裕中农成分,由土改工作队划的,如果真的按照家庭条件来说,我家和地主也没什么区别了。还好当时村民们对我们家抱有善意,要不然我们家就被评为地主了。这也多亏了我的婆婆,她是个可怜的人,我老公七岁的时候,婆婆的丈夫便去世了,如今的家业都是婆婆努力挣的。加上村里很多人都受了我家恩情,土改工作队也是看我们为人的确不错,从来没有剥削过,就网开一面了!

划成分标准就看有没有剥削、有没有参加劳动,再一个指标就是人均的土地数量,具体的数值我记不清了。我们村地主有张光潜、蛇形岗的王姓地主,还有一个朱慈茂。杨集成是良善地主,他为人很勤快,也不会剥削大家。其实我们村里面人都不会太坏,只有蛇形岗的王赵银比较凶恶,他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3.挖苦根,斗地主

我没有去开过诉苦大会,因为我没什么好说的。有人会去打地主,老人家就会把棍子拿下来,教育家里的小辈说:“干嘛要去打人家,又没有惹到自己。”那时候许多人还是理智的,只要没有受过剥削的都不会编造情况。

我家是没有人敢批斗,就像杨集成他们家里一样,他的棺材做得比桌子高,也没有人敢说什么,毕竟这样的大善人几辈子都难得有。村民们都说杨集成死了会做神仙,有谁敢斗!我们家也没人斗,我们家参加劳动、不剥削、对人好,不会被斗。

4.没收和分配土地、财产

我家的土地和财产的确没收了,是我婆婆自己交上去,我本来是心里不服气舍不得上交的,毕竟这是我家里辛苦干活获得的财产,没有骗、没有抢。婆婆教训说我不懂事,她说她心里也苦,但这是没办法的事。我的丈夫当然不会抱怨,他这个人心胸开阔,也很会找出路,那时候他在金坑什么银行当经理。

田、土、稻谷,全部都要上交给政府。本来在这一片吊桥边上,放眼看过去都是我家里的土地,河对岸便接着杨集成家里的土地。后来这些田产全部重新分配了,我家留下了五亩,谷子则运到仓库里面,和地主家的谷子放在一起管理,为此工作队还专门雇了一个仓库保管员。我们家交上去两头牛,换了一个大水牛和周围的四户人家一起用,农具大多留下来了,这些东西大家都有,便不再重新分配了。

那些工作队员其实都不用丈量我家的土地,我婆婆有个本子记得很清楚,也送给他们了。但是工作队的很负责,还是去拉着绳子量了一次。那时候大家不会吵架,因为很公平。

5.土改复查

1953年时土改复查,什么样子我不记得了,我年纪也很大了,很多事情不是想要回忆就能回忆起来的。复查之后没有发现新地主。

(三)土改的结果和影响

1.土改后的土地经营情况

土改后我家就只有五亩土地了,少了二十几亩,但是我的生产劳动热情依然很高,反正干活都习惯了。那时候有互助小组了,分到我家田的这几户就和我们家是一个互助小组,他们还是有一点愧对我们家,所以对我们很好。

一家人的粮食是很足够的,我们家还是在种水稻,我婆婆也会去干活,我的丈夫没有下田劳动过。我们家没有买卖过土地,那时候要按土地交公粮,多少我不记得了。

2.土改后的家庭生活情况

于我而言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田少了、山少了,生活压力不大,反正我家人不多。附近村民很照顾我们家,土地改革对我的子女后代没有影响,我的孩子们都是正常成长的。那时候我们家没有找副业。我婆媳二人在家中干农活,丈夫调到杨梅去工作,每个月有工资拿回来,具体多少钱我说不上,反正家里也不怎么要用钱。我们家一直不缺钱用。

3.土改后的社会交往情况

我家人和大多贫下中农的地位是一样的,村里面只有我和张金莲家被评为富裕中农。她家人很会为人处世,所以和大家关系都好。我们两家和其他村民的关系都很好,大家也喜欢我们。干部经常都会来我家做客,我自己的老公也算是干部,村里面的风气是比以前好多了。

4.土改后的观念变化情况

土地被收走之时我是心里有苦说不出,后来婆婆和丈夫劝我,我就释怀了,还好不是被评为地主了,我自己都要庆幸。自己和贫雇农的地位差不多,不会觉得低人一等。

当时所有村民都要参加劳动,而且都是有工分的。我婆婆那时候都还去劳动,她实在令人佩服,那么大年龄了还能拿满分的工分。我们觉得共产党好,他们是讲理的。我家那时候有四个小孩子,我要在村里面干活、种田、养猪,村民们照顾我,便让我少干一点。修过埠到长庆、河背那段马路的时候我参加了,用了不少时间,但很有成就感。

在整个土地改革的过程中,我还是跟着主流走的。共产党打的天下,他们说什么我们就跟着做,农民不一定懂政策,共产党员就会教育我们。现在新闻上也说政策,我也常常看。土改是必然的事情,那些雇农那么辛苦,如果不给他们分田土,他们迟早要饿死。

5.土改对农业集体化的影响

入社时候(土地)全部都上交了,这是政策要求的,我们照办。集体化本来是好事,大家一起干活多有劲,但后来好多人磨洋工,慢慢地就不行。食堂化时期过了不少苦日子,很多人家里粮食不够吃。我很节省,如果发的粮食吃不完,便会偷偷放起来。我家那时候倒是挺好过的,现在就更好了,什么都有。我孙子要我多活几年,要带我去旅游,我这把老骨头,去不了哪里了!

我认为土改也不算白搞了,大家在这个过程中心态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土改之后地主没有了,剥削也没有了,大家土地一样多,关系就好了!你想要是之前没有土改,地主家里随便就能拿出几百石谷子,雇农只有一把镰刀,这就是十分不公平!现在不一样了,大家的日子好过,我也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