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分阶段整理
(一)土改的基础和背景
1.土改前的家庭基本情况
(1)人口情况
我于1938年阴历九月十九日出生于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龙泉村。在1948年也就是十岁的时候上的学,由于成绩不好,上了六年的学还留级了一年。我的父母都是农民,因为家中生活贫苦,只能靠种田来勉强维持生活。年幼的生活很辛苦,但是年幼也有好处,可以随便跑动没有人管。解放前我家有一点租地主的地,当时是很难熬的。土地改革分到地,我的年龄还小,家里有五口人,有我的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姐姐十四岁,我十二岁,妹妹一岁。
(2)劳动力情况
我的父母平常都种地,我们三个就在家里待着,有时候姐姐也会帮着父亲干活。妹妹刚出生的时候就只有我的父亲去地里干活,我每天放学回来就要照看妹妹。家里只有我和父亲是男丁,而我又在上学,所以家中劳动力是明显不够的。特别是有了我妹妹,母亲也无法抽身去干农活,我偶尔也会去帮父亲,但基本没什么作用,都是瞎忙,有时候还会帮倒忙。家中的三个孩子就我上了学。每到农忙的时候姐姐和我都会去帮忙,因为有头牛可以帮着拉拉车,所以没有另外找别人。
2.土改前的家庭经济情况
土改前我家有一点点地,是租地主的,大概有五亩地,从1938年到1948年种别人家的地,我也记不清当时父亲租地主的地有没有请中人,有没有契约。交租就是给粮食,平常给地主拿点粮,然后剩下的自产自销,在村子里经济状况属于中等的农民。有时候我也去别人家打工,三毛钱一天,挑水一天五毛钱。那时候钱值钱,像我们现在这二十元就顶1950年的二百元。我家也没有副业,只靠种地。我那时候种烟,种地产量低,一亩地二三百斤。一年种的粮食一年就能吃完。生活开销主要就是吃喝,那时候也没什么菜,人都没钱,粮食也都是自己种自己吃。我家也没有借债情况,因为种的粮食足够自己家五口人吃。
3.土改前的土地经营情况
土地改革前我家是向地主租的地,那时候产的粮食少,有时候赶上旱灾也没有补助,导致产量低。所以赶上灾害家里一年就都没有粮食蔬菜,那个时候一亩地能产二百多斤产量。还要平常给地主拿点粮,然后剩下的自己吃。当时就靠一头牛一个破烂车人力耕种,也没有和别人换过工,但是有雇同村邻居给种田放牛,给雇工家钱一年三十左右,不管饭。
4.土改前的社会交往情况
土改前,我家与村民的关系很好,因为我那时还小只知道上学,平常也只和邻居小孩玩,和大人交流也不多,只知道父亲有时候会和邻居们聊聊天,过年的时候互相串串门。我家当时和村里这些富裕户关系都一般,互相不会招惹。富裕户和村里普通农户家生活差距也不大。都是一样的,没有谁吃不上粮食,也没有极度贫困的情况。地主家有钱有田,但吃的东西也和我们这些农民差不多,就是地主家吃两碗,平民家吃半碗。
5.土改前的土地观念
(1)对土地的愿望
土改前我家就是租人家地主家的地,我父母和我当然是希望有自己的地,因为这样就不用给地主交地租了,并且家里只有五口人,劳动力比较少,如果有自己的地就不会像当时那么有压力,父母也想多买点地,因为不仅可以能挣钱,还可以吃得更好穿得更暖,不过当时我还在上学,就很少会考虑这些,这些都是我的父亲想的。我觉得如果当时有土地,生活情况能一定会好起来,最起码能吃饱饭穿暖不用打工,但遇到个灾荒灾情也是比较难处理的。
(2)对土地的看法
我很羡慕那些土地多的人,对于无地农民只能租地主的田,靠别人家的地养活自己,平时会觉得很辛苦,但是除了定期给地主的粮食外,自己种的粮也算是够家里人吃。而当时对于那些中农、上中农这些地多的农户,一年种的粮食就够吃了,邻里乡亲也可以互相帮忙种地。地主家的地因为有很多都租给其他农民,因为地多本身就富裕,再加上农民定期交的粮食,所以地主对于种地这方面自然是不用过多的操心,不会愁吃不会愁喝。
(3)对土改的反应
土改刚开始的时候我才十多岁,还不太懂事,那时候还在上学,也不怎么担心家里的事,一般上完学放学在家里几乎什么地方也不去,所以开始也没有听闻土改的事情,都是父母在主持这种事情。我是后来才听说的,要分地什么的,按人头分地,听说要有土地了我心里自然也是很高兴。
(4)对共产党的看法
当时在上学期间,我因为学习不好,不记得老师有没有讲过共产党,所以没有听说过共产党,对于共产党也并没有太多了解,只知道当时土地改革工作队有三四个工作人员进村,挨家挨户地调查,可能和共产党唯一沾点边的就是这些。我不是党员,可能当时对于共产党的了解实在是太少。现在生活好了我整天把共产党好挂到嘴边,觉得现在的好生活多亏有共产党。
(二)土改的过程和经历
1.访贫问苦,扎根串连
(1)工作队进村
1949年,我们村里就来了工作队,工作队都是从城里来的,而且挨家挨户地访问,来了都不离屋。当时还一头雾水,后来知道原来是领导农民们生产干活的,有时候五六个人,有时候三四个人,工作队“肃反”“打老虎”,搞“四清”和搞运动。1950年是“打老虎”,1952年是镇压反革命。土改工作队有开会,就是一块研究工作怎么干,按什么步骤进行,共产党搞土改是有计划的,工作队到了村里,也得按政策和步骤走。
(2)土改宣传
我没有参加过土改宣传的会议,土地改革时这个工作队到我家来进行访贫问苦,就是交流,嘘寒问暖,我当时还和工作队成员说:现在政策好,种地没有剥削了。对于贫雇农串连也没有太深的印象,这个由于我的记忆力也有限,也可能当时也不太懂什么叫贫雇农串连。我的父亲母亲应该是参加了关于土改宣传的活动。有积极分子,但我记不得,不过我家是很配合工作的。我觉得配合党的工作是正确的,这一点我的父亲也做得很好。
(3)成立农会
土地改革村里是1948年成立了农会,农会包括会长、村长、掌财政的,还有管理琐事的人。下中农、贫农都可以参加,我父亲也去参加了,而且父亲也去参与了分地,农会管分地、管划成分等等,只要不违规,什么事情都会做。
2.划分阶级成分
(1)土改成分
我家的成分是下中农,就是不支出不收入,不分我家的地,我家也不分人家的。是上级领导和村里决定的。我家当时有房子,又因为在当时不算多的人口,所以粮食也够吃。
(2)成分划分
土地改革时候评定成分的标准是:贫农就是白手起家,房屋、地都没有;下中农就是有房住;富裕中农就是有自产粮、自产地;地主的话就是有一千亩地左右。没有划分死地主。土改成分是评议出来的,是农会、工作队的人一起评议的,评议工作队掌握着路线和标准。挨家挨户地划成分,有多少地就划分为对应的成分。我家就被划分成了中农,中农比无地农民要好很多。
(3)划分结果
划分地主划二三十户,富农能有四五家,贫农一百多户,中农有五十多户,雇农多,有二百来户。都是开大会宣布的,不记得有没有出榜,也不记得是不是口头形式宣布的。
3.挖苦根,斗地主
(1)挖苦根
土地改革村里召开过批斗大会的时间是在1949年左右,批斗大会上大家畅所欲言,也有提前开会,计划明天批斗哪个人,安排好哪个人发言,有仇恨的才会发言,没有仇没有怨恨的基本不说话。当时也召开了公审大会,就是1949年土改分了地主家和田地,个别地主恶霸的都会被打死。当时可能是有算剥削账的,但那都是领导级别的事我也不知道。也有的人家里情况条件好却招了民恨,大家就会说那个人是剥削。
(2)斗地主
土地改革殴打地主,具体情况是领导说话,也就是说有头衔的人说了算,和现在的队长一样。说让哪个地主死就得打死,说让哪个地主活就活,不用讲证据也是可以的。关于揭发地主的活动,我当时还小,就看个热闹,父母亲戚什么的有参加这种活动的。当时有人公开给地主说好话对地主表示同情的,同情地主的就会被大家区别对待。当时打地主有把地主吊在绳子上殴打的,还有群殴的,场景十分惨烈。
4.没收和分配土地、财产
(1)没收土地和财产
斗地主的时候开会,讨论要斗哪家,比如说讨论出要斗李家,开个会,然后明天就来上李家这拉东西,没收农具牲畜等等,要是这家人不配合,表现得很抗拒就会被人打死,态度好点的就只把你东西给拉走。都是由工作队和农会会长没收地主土地和财产。我记不清有没有参与过没收财产和土地的工作,父亲应该是参与过。
(2)分配土地和财产
分配土地和财产的标准就得看农民家的生活情况,农民家要是条件好没有民恨就很好了,招民恨了就说是剥削家。我们当时没有分到农具或者牛马牲畜,我家是下中农阶级,所以分配没有分到这些农具,也没有分出去东西。但是我家的地是分来的,地是怎么分就得按人口分,当时我家是五口人,一口人分两亩的个人地,也就是一共十亩地。那时候我们对一人两亩地的分配觉得很满足,最起码比之前租人家地主的地好很多。
(3)分配土地的过程
分地的时候会划界线,有土地有执照,这些都是工作队来干,也会有干部干。干部们多少贪污一些资源。当时分地的时候会有一些人觉得分配不公平起争执的,这些都是见怪不怪了。原因大多都是分地不合理,上级领导管得过严等。
5.土改复查
土地改革是1955年结束,后来没有进行土地复查,紧接着就进入合作化,我也不清楚有没有复查漏网地主,整个土地都丈量过一回。不记得有没有查漏网地主,土地证有发过,但合作化的时候都要上交。没有查田定产,因为之后合作化了就没有再管这些事了。交国家公粮的话那时候一年要交两千来斤,剩下的粮食都是自己家吃。
(三)土改的结果和影响
1.土改后的土地经营情况
(1)生产合作
土地改革之后我家的劳动力也够用,也参加过农户还有互助小组之类的生产组织,属于长期的互助小组,就是和邻居亲戚一起进行互助帮扶,以“你帮我干点我帮你干点活什么的”,这样也没有报酬,农忙的牲口问题就是尽量想办法,春种秋收都是这么过来的。
(2)收成情况
土地改革前和土地改革后相比,土地多了很多,但是也都没有确定的测量,有的比方说你分了我五亩地,但是有些地的边角都是荒地,开荒了它们就算做是自己家的了。我家那时候按照人头分的土地是十亩,实际上到了合作化就变成了二十多亩,种苞米、高粱、谷子、豆子,产量不好,那时候可能是因为没有技术,产量普遍都不高,一亩地都四五百斤,但是肯定比土改前增加了一定数量,一亩地增加了一半的收成,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都是一样的土地,一样的工具一样的人干活。
(3)生产热情
生产热情比土地改革前高很多,我特别爱干活,一点也没有压力,想着反正都是给自己家吃的,如果算上交国家公粮一年要交两千来斤,剩下的粮食都是自己家吃,反正我们一年就是要交这些固定的公粮,剩下的粮食肯定够吃。粮食价格也便宜,才八分钱左右。自己发家致富的信心也比以前更足,更有奔头。
(4)生产情况
土地改革后家里的劳动力是我的父亲母亲、姐姐,还有我。粮食多得吃不完。土地改革前和土地改革后相比,土地改革前我家是靠给地主打工、种粮、交粮生活的,生活状况自然要差一些,而且土地改革前家中主要劳动力只有父亲母亲;土改后随着我和姐姐年龄的增长,我们也可以帮家里人干农活,特别是土地改革后家里的土地多了很多,而且再也不是给别人打工,是自产自销,所以我家的生产情况算是很乐观的。
2.土改后的家庭生活情况
(1) 自家生活变化
土地改革之后我家种地的粮食不只是种类增加,产量也大为提高,极大程度上解决了我们的温饱问题。
土地改革后我家里的生活压力还是很大,但是比土地改革前好很多,毕竟土地改革之前是种人家的地,出的劳力太多,报酬却很少,并且都是地主说了算。之后随着父亲母亲年纪的增长,家里就只有父亲是男性劳动力,我当时还处于上学阶段,还不懂事,家里的重任都担在父亲身上,家中还有年幼的妹妹,全家人都要养孩子,所以相对来说生活压力也是有的。
(2)收入变化
土地改革前我们给地主打工、种地、挑水。土地改革后我们种自己的地,打自己的工,挑自己的水,感觉真的不一样。给自己干活是心甘情愿的,有了种地热情,再加上土地多,种植粮食种类也多,所以产量也高了起来。土地改革前收入不高,温饱还是个问题,而土地改革之后土地的产量收入交了公粮之后还要余很多出来。
3.土改后的社会交往情况
(1)农户关系
土地改革以后,各家生活差距都不太大,各家都有了自己的地,都能够吃饱。我觉得和互助组那几户关系挺好,和亲戚邻居交流方面没什么障碍,谈不上什么地位身份,大家都一样的人。和贫农、中农、富农关系不好不坏。另外我家和地主几乎没什么交集。
(2)村户关系
土地改革后,我们和农会这些干部的关系也一般,和土地改革前没有变化。农村的风气也没变化,这个村子里本来风气就很好。土地改革之后老百姓还是老百姓,没有变化,没有被找麻烦,没有什么小团体拉帮结伙的情况发生。大家都是正常相处。我们和村长也没有交集,家中也没有事情找村长帮忙,和村长唯一的来往就是村长会通知各家各户交公粮。
4.土改后的观念变化情况
(1)土地观
土地改革后每户的地都相差不大,剩下的都靠自己家开荒,所以基本上都比较平衡,当时是每人分两亩地,农民家要是人口多的话地就多,不过如果开垦的荒地多也行。这里从来没有听说过国民党“反攻大陆”的传言。土地改革后,大家每户都有一样多的土地,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的事,大家自己种自己的地都很公平,都能靠自己种地来维持生活。
(2)社会观
土地改革后我没有参加过兴修水利、修建道路之类的活动。经过土地改革前和土地改革后我对共产党的认识变化相当大,土地改革前都没有听说过共产党,直到这个工作队来家里我才知道共产党下来办事了。我很感谢党、感谢政府对我们农民所做的一切,党和政府的政策也很到位,给了我们这些农民如今这么好的生活,对于我自己还有这些下中农还有贫农的帮助也很大,以上这些是我对共产党的看法。
(3)土改观
土地改革一开始的时候因为我还在上学什么事都不懂,都是父亲母亲在操劳这些,后来工作队来到我家访问调查,之后我去公审大会见证了打地主的过程,听闻了分配土地,我这才真正了解了土地改革。后来父亲说一开始分地大家都不敢要也不敢种,但最后考虑到也不能这么让地荒着,于是就这样大家又都种上了地。大家心里都害怕地主、富农知道,都怕二次算账。我们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
5.土改对农业集体化的影响
(1)生产资料入社
土地改革五年后,就建立了互助组,建了两年成立人民公社。1955年是初级社,1958年是高级社,1958年的8月8号成立的人民公社。初级社、高级社都是我们自愿参加的,大家也都是自愿将农具、牲畜上交集体的。我参加过长期的互助组,时间是从分地承包到1960年以后,参加互助组的有五户共五十多亩地,大家一起干活特别有热情,就是我们互相帮助,并且互助组大家都有说话的权利,我们相处得也十分融洽。
(2)对集体化的认识
我觉得还是个人种好些,集体种产量低效率不高,就像现在,个人种个人的,效率也是挺高。不过集体化入社对于农业生产发展还是有一点帮助的。但我仍然觉得还是自耕种的效率更高一些,因为毕竟自己家种自己家吃更有热情。大家一起种的话会觉得种地热情会低很多,效率也自然是很低,所以我还是支持自己耕种土地的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