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分阶段整理

二 分阶段整理

(一)土改的基础和背景

1.土改前的家庭基本情况

(1)人口情况

我叫荆有权,今年九十岁,土改的时候我们家划的是中农,家里有点地,不算多。咱们家有四口人,我有两个孩子。我老家是山西,我爷爷这代人搬到这边来,之后我们到这好几辈了。我结婚的时候国民党还在这,土地改革时候,我俩大约二十三四岁,那一年有两个孩子已经出生了,大的有两岁多。

(2)劳力情况

家里有两个劳力,一个我,一个我媳妇,我分家了之后,父亲不跟我一起了。

(3)负担情况

土改前负担依然够重,两个劳力照顾四个人,家里幸亏没有老人、病人。我们分家后自个过顾着自个,生活只能勉强活口,生活有点困难。

2.土改前的家庭经济情况

(1)经济情况

家里种的勉强够用,田里主要种点苞米、高粱等一些粗粮。土改前没有谁帮忙,大家各家都有点地,但是都不富裕,大家都是各顾自己,都没有帮忙的,那个时候如果种不来地,也不能求人家。

(2)生活来源

鸡鸭那个都养,各家都养,主要是因为日子艰苦,各家也没钱购买,平时自己养些鸡鸭也都是自己吃,俺那个时候才是中农,在俺们村儿经济条件一般化。

(3)生活压力

共产党来了之后分完土地一年一年的进步,生活压力也慢慢减轻了。以前国民党来的时候压力可大,他什么东西都要,搞不好还要打骂,他们蛮不讲理,我们家是困难户,他就走一走,看一看,看家里面有钱,如果家里边有姑娘长得差不多的,便去调戏,他们就讲吃喝玩乐。

我们土改田里自己种点粮食,能够吃就不错了。土改之后一年一年的日子就好点了。小日本来的时候下面的警察都是地下的皇上,来了混拿,混吃,日子是没法过。解放之后分了地了,日子一点一点的好了,毛主席领导下咱老百姓也不受人家气。

3.土改前的土地经营情况

(1)生产情况

土改前后俺们也就三四亩地,这些地是分家时分的,这些地也是咱老辈挣的,都是种苞米、高粱。每年的收成也不一定,赶上年成好的时候,收成就够家里人吃喝,如果年份不好,就不能养活一家人。土改那个时候一年的粮食产量多说了七八百斤,咱们这个地方,土地不好,不像其他地方土地好。就咱们东北三省,吉林土地是好的,黑龙江也比我们好,就我们辽宁土地不好。国民党统治时候上交粮食没啥规矩,他们来了就拿家里的粮食回他们军队,实际上就是混拿。小日本统治的时候才固定下来,他会规定这亩地出多少,不拿不行,至于家里的其他东西,他们不会轻易动。小日本那个时候一亩地也得交一二百斤,打完场之后,家里的豆子、高粱都得弄得干干净净的,不能有一点儿埋汰,之后送到那仓库。

(2)租佃情况

我们家的田地勉勉强强够一家人生活,家里有几个孩子照看,劳动力不足,就没有再租种别人的土地了。

(3)牲畜和农具

土改之前我们家有牲口,条件好的人可以买头骡子、驴子。咱们家买的是个毛驴,之后攒钱买了一个牛,这样能在一块生产。这些牲畜都是自己买的,个人顾着个人的生产。

(4)生产合作

我们这也有换工的情况,换工一般是关系好在一起相互帮忙,如果你的活干不完了我帮你干,或者你就一个牲口,我有一个牲口,种地的时候需要两个牲口趟地、犁地,我们两家可以搭伙干,男工女工也可以换工。富裕的家庭的活做不完了,可以请临工。换工有的时候管饭,有的时候不管,如果不管饭,自己回家吃去。给人家干活工具是自己带,自己拿自己的农具,干什么活拿什么工具。我们这地少,地主富农他们地多,就几十亩地,他们就雇人种地。

(5)族田

咱们这个一个姓,就是一个家族的,叫一个家谱。过年的时候,都要把家谱挂出来,看看家族到了哪一辈,再看看谁家人去世了,需要在族谱上写明,我们年轻人不管这些。我们有祠堂,但没有族田,后来各家各户的地都归集体,就在祠堂吃饭。

4.土改前的社会交往情况

(1)租佃关系

我们家没有租种地主家的土地,都是自己耕种,平时跟他们也很少打交道。

(2)农户关系

俺们家跟俺们村里边的关系都还可以,富裕点的户一般没事也不用你,万一有点事也就是喊你帮忙干干活,我们平时也不打交道,我们穷人别人也不愿意理会我们。

土改前咱们村有保长,他管着我们这个铺子,知道我们这有多少地、有多少人、各家各户有什么事。他得负责向上面汇报。家里面有什么事可以喊保长,对于一些小事保长可以给你解决。

土改之前村里边生活富裕的人和生活穷的人生活差距很大。土改之前,有的人他的地好一点,他们就长的多,吃得也好一点,如果地差一点,吃得少一点,那时出去干活,一天五六毛钱。

(3)宗族关系

我姓荆,这个铺子这个姓不少,咱们一个姓的关系一般,过什么事,也有点人情。一个姓的人,如果有灾荒或者是年成不好也能照顾。比如说,长辈领着小辈讨饭,那就是给点儿粮食维持生活。那个时候家里边都不宽裕,就是暂时给你一点帮助你家渡过难关,土地改革前俺们这一个姓的有祠堂。

5.土改前的土地观念

(1)对土地的愿望

我们这地主的地多,生活也好,但我们也眼气[3]不了,毕竟我们没有那个基础,别人有能力,能拥有那么多土地,我们也学不来。

(2)对土地的看法

我们也羡慕他们地主有那么多土地,人家有我们没有,那自然是很羡慕。

(3)对土改的反应

听说共产党要搞土改,村里都传开了,说国民党来了就受国民党的气,共产党来了就分这分地。有钱的人家,就卖了很多东西,不然共产党来了,他就给他没收了。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共产党是干啥的,他们就是给我们讲分地什么的,实际上就是照顾这些困难户,打倒地主、富农以及那些恶霸,他们放高利贷,剥削老百姓。比如俺们白沟的地主,他租给你地,到秋天你得给他一半粮食,如果是找他们借钱,他们也能拿大头利,借十块钱,到来年秋天的时候他能获得八块钱的利息。

(二)土改的过程和经历

1.访贫问苦,扎根串连

(1)工作队进村

我们这有土改工作队,他们都是市里面下放的,下放到这的厂矿,他们到农村里跟老百姓一起干活。

(2)土改宣传

土改时,经常有人宣传政策,我们就是白天干活,晚上下完工开会,开会的时候一方面要宣传些政策,我们也听得懂共产党的政策,政策上就是让我们一点儿一点来,紧着没有的来,现在看着困难,国家也困难,让我们老百姓坚持下一点,多干一点活,以后日子就会越来越好了。土改的时候宣传的政策具体有说如何分土地,如何把富裕中农土地拿下来分给贫下中农。像我们这样的中农,就是啥也没有,啥也不给你,也不用往出拿。

(3)扎根串连

没有听说过贫雇农串连,也不记得有这回事。

(4)成立农会

俺们这有农民会,农民会也就是宣传党的政策,农民会的会长,这些都是要上面去开会,开完会回来下工了给你讲政策。上面有什么样的政策指示,要求下面怎么干。能参加农民会的人一般都是识字、能干活了、能够对工作作出贡献那样的人。农民会那个时候就是搞宣传的,没有贫农团。

2.划分阶级成分

(1)土改成分

工作队进村之后,农民会跟工作队他俩合计着定的。定成分的时候,也有人说我不是这个成分,你给我定错了,如果反映属实的话也会给改。

(2)成分划分

划成分的标准,就是根据土地的多少,土地多就给你划的成分高一些。比如我们一个人二亩地,我们自己就够种了,其他的人剩下的地多。我们这边的地主不像其他地方的地主,我们这地主也就百儿八十亩地,他们一家大概有百八十亩地。

(3)划分结果

咱们这就白沟一个地主,再就是富农了。白沟的富农就三十户,俺们这个铺子就两三户,俺们这个地方中农多,大部分都是中农,大概有二十来户。这个铺子刚开始是从顶上搬下来的,俺们家就三口人,小日本来的时候你不搬,房子给你点着。这个铺子也就十家八家。我们这个铺子,生活太困难了,咱们吃的喝的都不像那回事,咱们哥几个汇一帮子去吃点闲饭。贫雇农说不准了,贫农咱们这个铺子有三四户,雇农也就七八户,雇农就什么东西都没有,房子、土地都没有。俺们这边划成分划过几次,出过几次榜。

3.挖苦根,斗地主

(1)挖苦根

俺们这村里斗地主,这个乡里来汽车,将地主绑在汽车顶子上。到乡里、区里,大家叮叮当当地打,问你怎么回事,怎么剥削。

(2)斗地主

我们这也算剥削账,对于一些不老实地主,大伙叮叮当当的打,当时也有同情地主的人,主要是给地主有亲属关系的人,有的借过给他粮食,有的租过他的地,地主少要一点,就给他关系好。

4.没收和分配土地、财产

(1)没收土地和财产

当时没收地主财产跟土地的时候,是上级来组织,该没收都没收了。上级来了就贯彻政策,规定哪些东西都没收,只要成分高,财产都要没收。家里的东西,也会给你留一点,保障基本生存。

(2)分配土地和财产

地主的土地、财产没收完了,要分给贫雇农。至于分配的多少主要看能没收多少地,我们这个铺子只能没收富农,别的也不能没收,中农财产不动,我们铺子一个人也分一二亩地,俺家是中农,人家也不分咱的,俺也不分人家。咱们这边也没有好田和坏田,每个人就这三亩地,农民觉得有地分就不错了。

(3)分配土地的过程

俺们这没有丈量土地,这块地有多大,原来有地契,大部分都记着。分地、分财产的时候不是想要不想要,这个是大伙评的。大伙开会说谁什么情况最后共同决定。我们经常白天干活,晚上开会,一天都不让你闲着,开会还要点名,一开会要开到十来多点。

5.土改复查

(1)土改复查

俺们土改是1947年,1948年结束。土改完了之后俺们进行土地复查。如果成分定错了,便可以重新给你定,这些我们这都没有。有的时候小问题,他不到咱们这个队里,他们坐车来的,办完什么事儿又坐车走了。土改之后我们没有发土地证。

(2)查田定产

俺们这个土地没有查田定产,我们这没有分一等田、二等田。以前的时候都得交公粮,反正都是交粗粮,记不清交多少。

(三)土改的结果和影响

1.土改后的土地经营情况

(1)生产情况

土改之后,俺们家还是就那三四亩地,还是种苞米、高粱,产量没有啥变化。

(2)生产合作

土改之后俺们这个劳力够用,就不给人家换工了,土改之前还经常换工。

(3)收成情况

土改之后,俺们产的粮食有的时候也不够吃,不够了就可以去买粮食,粮食所都有粮食。

(4)生产热情

土改之后,俺们这个解放了,种地上的热情也没啥变化。

(5)土地买卖

土改之后俺们就不租人家的地了,都有自己的地种了。

2.土改后的家庭生活情况

土改之后,俺们家生活上也没有啥变化。受人家欺负是土改以前,土改以后就解放了,一点儿一点儿地就好了,就没有剥削了。

3.土改后的社会交往情况

(1)农户关系

土改之后俺们跟那些划成地主富农的人不打交道。咱们平常没有给他们什么联系,说不上什么话,都是你过你的,我过我的。

(2)村户关系

土改之后,俺们跟村干部也不怎么打交道,没什么事。俺们一个姓的关系也没有什么变化。土改之后,跟土改之前(相比),村里边这个风气也没有啥变化,跟以前一样。

4.土改后的观念变化情况

(1)土地观

土地是按照人口分,那个时候分得多,现在也是按人口分,但是分得少,但是打的粮食还多,就富裕一点。在农村没有啥变化。八几年的时候土地承包跟当年土改的时候分地是一样的。

(2)人际观

土改之后都没有困难户,大家都有土地了,生活好赖都要在于自己的劳动。现在也有穷人也有富的,人家能够存多少万多少万,人家也是好好干活了。

(3)社会观

俺们不是修水电站,是修道,修道是修道路是国家组织修,我们群众也要出一部分钱。以前没谁修。

(4)土改观

刚开始不知道共产党是干嘛的,也不知道共产党来了给我们分土地,就知道他们来跟我们一起干活。对土改的印象就是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现在生活条件多好,我们什么都有。

5.土改对农业集体化的影响

(1)生产资料入社

土改之后六七年时间就搞的互助组,互助组之后,也有几年时间搞的初级社、高级社,反正一点儿一点儿的就是。刚开始的时候就是各用各的,谁也不影响谁,谁也不参加谁。

(2)对集体化的认识

我觉得还是自己种产量高,自己种可以上点粪,也能好好种。集体的时候,还没怎么的就歇气了,大家不好好种。歇完了,放工吃饭就在地里乱踩一气,地都踩坏了,庄稼都踩死了,庄稼长不好,收成都不高。

(3)对土改的再认识

刚一开始没有地的贫下中农土改后都分了地。土改之后没地的给他分地了,地多的也变少,土地也平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