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分阶段整理

二 分阶段整理

(一)土改的基础和背景

1.土改前的家庭基本情况

(1)人口情况

我叫周礼才,土改之前我家里有五口人,我爸爸、我妈妈、我姐姐、我,还有我的童养媳。我父亲在解放那年去世,他解放那年四十九岁。我母亲在他去世一年之后改嫁,我母亲比我父亲小一岁。我的童养媳七岁就在我家里,她比我小两岁,我姐姐比我大两岁。

(2)劳动力情况

我家里有两个劳动力,我爸爸和我妈妈。土改之前我年纪比较小,我的童养媳年纪就更小,我姐姐也不会出去做事,家里就只有两个劳动力,劳动力不够用。

(3)负担情况

我家里有三个小孩,我和我的童养媳,还有我的姐姐。没有老人,我爷爷奶奶很早之前已经去世。当时家里的负担很重,家里没有什么东西吃,我姐姐就是因为家里的负担很重这个原因很早就出嫁了。

2.土改前的家庭经济情况

(1)经济状况

土改之前,我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田里的水稻,我爸爸偶尔会去山里撑排。我家里没有稻谷吃的时候,我爸爸就会去山里买稻谷。我家里的家庭经济状况在整个东谷村应该是最差,种田吃不饱饭还要去山里用钱买。

(2)生活来源

土改前我爸爸在世,他会去山里撑排,大部分都是靠撑排的收入维持生计,家中农业的收入完全不够自己吃,就只能吃半年。我没有帮别人做过农活,我爸爸也没有。家庭副业准确地来说没有,我家里没有养鸡,就是养了一头猪,过年杀了卖一大部分买一些年货,剩下的自己吃。

(3)生活压力

我家里没有什么生活压力,那个时候没有现在的压力大,只要能吃饱饭就好,不会去借钱。那个时候我还小,也没有人会借钱给我,怕我借钱之后不会还给他,所以没有借债,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没有饭吃我就煮点菜园的菜吃。

3.土改前的土地经营情况

(1)自有土地

我自己家里没有土地,我家里种植的土地都是别人家里的,自己祖上没有土地传给我。

(2)租佃情况

我租种了别人的土地,当时的地租都是江南五加田[61]那里的人他定多少就是多少,那里的地主定好租金,你愿意种就种,不愿意种就租给其他人种。租金以交多少稻谷为准,我记得我家里稻谷租金是一百斤一亩,租金有现金就交现金,没有现金就交一百斤稻谷。地主很希望我们交现金给他,交现金他们就不用开船来装我们这稻谷。租期是一年,但可以永久续租,只要你交租金,那块田可以一直种。租田之前出租方和租入方会谈好租金和租期,出租方有一个本子会记录某家某户租种多少田,租金是多少。当时租田不会请中间人,没有租入契约,出租的那户人家会有记录。租入之后可以退租,不想种了可以直接和他说,他就再把这块田租给别人。地租一般都是收成的一半,租入之后会一年一年讲好租金多少,谈好之后不会减租。我种植的水稻亩产种的好的有三百斤,不好的就是一两百斤。租地主的田只需要交租金不需要交公粮,我一般租三亩田还能剩下四百斤稻谷自己吃,交租后很难维持生活,但也只能这样生活。

(3)牲畜与农具

我家里有一头牛,是与人合伙购买的。我家里当时没有买一个牛的钱,就出了一半钱给那个卖牛的人,这个牛就我们一人一半,在我家里养。卖牛给我的那个人是我们自己人,本家族的人,用牛的时候就是他用一天我用一天。犁耙铲锹等种田的农具我家里全部都有,就是没有搞水车。土改之后,政府就鼓励我们去买水车,那时我也是和别人合伙买了一个水车。

(4)生产合作

我们这里有换工,但是我年纪比较小,做不了什么事情,我给别人做两天,别人才给我家里做一天。换工主要是和隔壁邻居、玩得好的换,亲戚朋友不会来我家,我家里太穷。当时我们这里没有技术工,技术工都是外地人,我们要做什么手工东西都是请外地人做。男的和女的换工比较少,就是除草有可能会换一下,除草也是一天换一天。平时不会换工,平时种田我都是自己一个人去做,除非一些事情自己做不完或者做不了,就会请人做。换工一般是农忙的时候才有。人工和牛没有换工,家家户户都有牛。我们这里没有帮扶组织。

(5)请工情况

我家里会请工,没有雇工。我父亲去世之后,我年纪很小,收割稻谷的时候扛不起那个桶,就会请人来做事。请人也请得比较少,就是请一两个人,还都是外地人。请人没有优先本村人的说法,农忙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忙,有外村人专门来我们这边收割稻谷赚钱,他们会来我就会请他们。工钱肯定要给,没有人会白白帮你做事,请外地人做事要吃三餐饭,工钱不是按照天数来算,而是按照他打了多少石稻谷算,一石稻谷四角钱,如果一天他收割了两石稻谷,晚上就给八角钱,做的多工钱也多。

(6)族田

村里有族田,我没有租种族田,租种族田也要看关系,要有一定能力和威望的人才能租种到族田,那些有本事的租种族田就和种自己的田一样,不需要交田租。族田的租金没有公平而言,族田的租种一直都是固定的那几个人,基本上没有调整。

4.土改前的社会交往情况

(1)租佃关系

我是租江南五加田人的田,过年、过节没有什么来往。佃主家做事时我们不会去,也不需要给他们干活,他们在很远的五加田,他们都是收取租金的时候会来我们这。井边[62]有人因为租田的事情发生过争执,但是当时的干部没有上报,事情就过去了。我家里有红白喜事不会请佃主参加,他家里有红白喜事也不会请我们参加。遇到灾荒那年租金也没有变化,之前说好的多少租金现在还是多少租金。

(2)农户关系

我与其他村民的关系差不多,与富裕人民的关系也就是这样。我们那个时候的贫富差距就很大,那些家里比较富裕的,不用去做事,不愁吃不愁穿,天天都很潇洒,而我们累死累活都吃不饱饭。

(3)宗族关系

宗族长老在当时很有话语权,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与他的关系还蛮好,他偶尔会来我家里玩,我会叫他在我家里吃个午饭。遇到灾荒族里没有救济,因为族里也没有收过东西,没有东西救济。

5.土改前的土地观念

(1)对土地的愿望

土改前我很想购买一些土地,家里没有田,交的租金那么高。但是自己家里没有钱去买土地,只能想想,当时我是很想有自己的田。

(2)对土地的看法

租种别人的田我也要付租金,我并不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这里的人大部分都租种了五加田人的田,大家都是一样的。

(3)对土改的反应

那个时候我还小,不会担忧土改,政府要怎么做就怎么做,我自己也没有多少文化,就是跟着政府走。

(4)对共产党的看法

那个时候自己没文化不会想着对共产党有什么看法,都是想着要怎么做才能填饱肚子。

(二)土改的过程和经历

1.访贫问苦,扎根串连

(1)工作队进村

土改工作队1951年来到我们这里,工作队里有十四五个人,这些人各个大队之间都会调换,不会一直待在某个村。我们这里的工作队是一位姓胡的,工作队的成员都是中央派过来的。

(2)土改宣传

我参加了土改的宣传会议,但也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没有文化,没有读书,给我一个记录本我也不知道要记一些什么东西。我没有在大会上发言,没有文化的人就是去那听一听,跟着大部队走,政策我也不是听得很懂。

(3)扎根串连

土改工作队来了我家访贫问苦,了解了一下我家里的情况,问了我有没有干部贪污的情况。我们当时没有贫雇农的串连。我也不是土改积极分子。

(4)成立贫协

当时成立了一个贫协,我还当了一年的贫协组长。我是贫协的成员,贫下中农都是贫协里面的成员。

2.划分阶级成分

(1)土改成分

我家里划的是贫农,家里其他人和我一样都是贫农。我认同自己的贫农阶级,但是有人对我有意见,说我有稻谷放给别人,要划我做中农。我记得是在快接近收割稻谷的时候,有一个玩得好的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到我家里借了一桶稻谷,后来他连成本都没还给我,所以我还是被划成了贫农。

(2)成分划分

成分划分是大家来评定,工作队来主持。地主的划分标准就是家里有田,不用去做事,请人做事,租田给别人种,普通人家里有的,他家里全部都有,这些情况满足就会被划成地主。地主土地的标准主要是看是否超出一户人家应有的土地标准。

(3)划分结果

划成分划了很多次,划了又改,改了又划。我们竹山这里没有地主,没有富农,也没有雇农,都是贫农和中农,其中中农最多,有十四五户,贫农五户左右。没有划死地主。

3.挖苦根,斗地主

(1)挖苦根

地主肯定批斗了,批斗的次数不好说,有时间就会拿来斗,斗地主也是开会决定,不会随便斗地主。我们这里只要是地主就被批斗过。我们这里也召开过诉苦大会,那些当过保长和甲长的人之前吃了冤枉,人民就会诉苦,说什么时候某个保长抓夫时欺负了他,各种诉苦都有。我们也算过剥削账,之前保长和甲长欺负了民众就会算账,斗地主的时候大家都比较积极。

(2)斗地主

地主肯定被批斗过,还有很多地主直接被枪毙,地主还没枪毙那会,我作为儿童团成员还去看守过那些要被枪毙的地主。辱骂地主的情况肯定有,之前他们吃了我们那么多冤枉,肯定有人去斗他们,斗的时候就会辱骂地主。我没有揭发地主的罪行。也没有人公开为地主说好话,没有人敢说,背地里也没有人说地主的好话,谁说谁就要遭殃。我们这里没有死地主,也就没有批斗死地主。

4.没收和分配土地、财产

(1)分配土地和财产

分配东西开了分配大会,我一共分到了四亩田,一亩是直接分给我,三亩是我之前租种地主的地现在也直接分给了我。村民分到田的数量肯定不同,之前租种地主的田多的人家里分到的田就多。我没有分到牲畜,也没有分到农具,分东西的时候我去得比较晚,很多东西都被人拿完了,我就拿一个箩筐装了一箩筐被子和勺子回来。分东西我没有什么感觉,那些被子和勺子我都没有用过。分到的土地和财产是我们整个村里的地主家的,没有区分本族人和外族人。我没有分到房屋和水塘,房屋都分给了那些没有房子住的人。我们这里的族山没有分配。

(2)分配土地的过程

分配土地时没有集体看过田,就是之前谁租种地主的田就分给谁。分配的时候还是存在一些不公平,主持分配的人可以自己先选好的东西,或者自己的亲戚朋友有看中的也会偷偷地留给他们。我们这里分配的时候没有出现过争执,分配的干部说怎么分就怎么分。

5.土改复查

(1)土改复查

土改1953年结束。土改结束之后就进行复查,复查时清查了漏网的地主,皮本就是清查出来的漏网地主。划错成分的情况没有,审核得很严格,如果有划错的肯定会立马更正。复查土改分田之后就颁发了土地证,土地证上每块田在哪里都标注得很清楚,每一亩田有一块图纸,写得很清楚。

(2)查田定产

我们这有查田定产,就是定每亩田的产量是多少,当时我们这里和井边一个大队,定产的时候井边人就希望我们这边定得高一些,我们就希望井边的定得高一些,但是井边的人有人当干部,所以最后还是我们这边定的产量高一些。我家里当时定了一千多斤粮食,就算觉得不合理也没什么好说,大致来说还是合理。公粮的负担我觉得不大,公粮每亩要交五十斤,交完公粮还能够自己吃。到了后来1958年才没有饭吃,那个时候非常辛苦。

(三)土改的结果和影响

1.土改后的土地经营情况

(1)生产情况

土改之后我家里的田土比以前多了一亩,实际上多了四亩,之前租种地主的三亩田也分给我,土地能够维持我的生活。土地比以前增加了三亩,公粮的负担没有之前的地租贵。田里主要种了一些水稻、花生、芝麻、红薯。这些农作物水稻的产量最高。

(2)生产合作

土改之后我家里的劳动力够用,家里只有我和我妻子两口人,吃饭也只有我们两个,生活压力比以前小了一些。土改后我参加了互助组,互助组是临时成立的,就是在一定的时期才会一起做事。我在农业生产经营上没有困难,我就是在自己小的时候有困难,长大之后就没有。

(3)收成情况

我家每年的公粮大概都要上交三百斤,剩下七八百斤稻谷自己吃。上缴的粮食是水稻,没有其他的东西。只要不是在灾年,交完公粮之后剩下的粮食够生活。

(4)生产热情

土改之后我的热情高了很多。分到了田,自己也长大了,做事很有干劲,做什么都有劲。

(5)土地买卖

土改分到田之后我没有租种别人的土地了,也没有买卖土地。我们这里也没有人买卖土地。

2.土改后的家庭生活情况

(1)生活变化

土改之后我的生活压力比以前小了很多,我与其他人的生活差不多,地主和富农都被打倒,但是之前富裕的后来还是很富裕。土改之后我发家致富的信心更强,有田有土,自己很年轻,有劳动力,自己也很有干劲。

(2)收入变化

我有一些其他的收入来源,我偶尔会去山里砍竹子和撑排卖。砍竹子能卖到一元钱一天,收入算是很高。

3.土改后的社会交往情况

(1)农户关系

土改之后我的生活没有什么变化,地位和以前一样,没有变化。我与村民的关系也和以前一样,玩得好的依旧玩得好,都差不多。我与地主、富农的关系一开始不怎么好,后来也都差不多。

(2)村户关系

土改之后,我并没有因为成分来定位村民之间的关系。我与村干部的关系也就是平平淡淡,有事就去找一下他,没有事也就没有来往。土改之后这里没有宗族,我与宗族成员的关系也是一样,与宗族长老的关系很好。

(3)人际观

土改之后宗族关系不重要。我没有觉得自己比地主和富农的地位高。

(4)社会观

土改之后我会积极地去参加修水利活动,安福县的水库我都去过。每次修水库我都会去,经常在外面,一般要到了农忙才会回来。

4.土地对农业集体化的影响

(1)生产资料入社

互助组1953年开始,初级社1955年开始,高级社1957年。我是自愿加入合作社,当时入社的时候我在外面修水库,我家里的一头猪都被他们拿去分了,分完之后在账簿上记了分。

(2)对集体化的认识

我觉得集体化有利于农业公共事业的发展,如果涉及私人事业还是单干更好一些。

(3)对土改的再认识

入社之后我没有觉得土改白搞了,反而觉得土改很好。我也没有自己的土地又没有了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