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分阶段整理

二 分阶段整理

(一)土改的基础和背景

1.土改前的家庭基本情况

我叫袁佐富,1930年出生,祖籍河南省。我在1938年开始读书,小学文化。后在生产队期间因为挨饿,全家搬到黑龙江省。土改之前我家共有六口人,分别是我的爸爸、妈妈、奶奶以及我的一家三口。我家的劳动力只有我和我的父亲,我母亲干不了农活,奶奶更不能做农活。我家的生活比较清苦,生活压力比较大。我家有一个小孩、一个老人,没有失去劳动力的病人和残疾人。

土改之前,我家里劳动力虽然不够用,但是并没有雇过长工或者短工,我家里的农活都是自己做,只有村里的地主、富农才会雇工。如果雇工的话还算剥削,我家里不敢。地主给雇工的工钱一般都是粮食,很少有人用钱抵工资。雇工的工钱会事先给一部分,等到干完全部农活之后再支付剩下的工钱。

2.土改前的家庭经济情况

土改前我们家的人主要靠种地生活,我也靠种地为生。家庭成员的成分都为中农,家里共有六七十亩地,主要种植高粱、谷子、豆子和芝麻等农作物,自己家的生活还可以。家里没有副业,养的鸡鸭也只是满足自己食用,但也只是吃鸡蛋、鸭蛋,不舍得吃肉;家里还养了两条狗,主要为了看家护院,至于其他的收入来源则没有了。我家的生活开销主要在吃喝方面,除去每年上交的国家公粮,粮食也会剩一些。日子虽然过得很紧巴,但是家里一直没有贷款,自给自足。我家在生活方面基本没有太大的压力,但是那时候的生活也没现在的生活好,和现在没法比。

3.土改前的土地经营情况

土改前我们家里有六七十亩地,这些地都是我奶奶爷爷给家里留下的。我们家主要种植的作物为高粱、谷子、豆子和芝麻。芝麻一般人不敢种,因为它容易生密虫,我们家也是冒着风险种芝麻,只为了能多卖点钱。粮食作物的亩产在三百斤左右,每次交公粮都得上交粮食,然后自己亲自赶车送到新民县,每次送粮都要花费一天,之后自己掏钱在新民住一夜,第二天再赶着空车回来。我们家养活了一头牛和一头毛驴,还养过猪,这些牲口和家禽都是自己家花钱购买的,没有进行过合伙购买,等到入社之后都被杀了。家里的农具有锄头、小镐、铁锹、犁杖等,只要是一般的干活工具,我家里基本都具备。而对于没有农具、牲口的家庭,他们则需要和别人合伙养牲口、换工等。土改前确实有换工,也叫搭锯,我记得我家搭过锯,但等到我长大之后全凭自己家人干活。在搭锯的时候我们只是互相帮忙干活,并不会在对方家中吃饭。换工的人只有男人,没有女人去换工。而且换工这件事情也要讲究平等,即我家出一个男劳动力帮助对方干活,那么对方也要相应地出一个男劳动力帮我家干活。我家没有参加过类似的互助小组或者帮扶结对子,互助小组在土改之后才成立。除此之外,我家也没有请过工或者雇过工。

4.土改前的社会交往情况

土改之前,村里农民们的生活都不富裕,谁有困难都是凭自己的力量解决,没有人去救济。本村村民之间的关系还好,但我家和有钱的人没啥来往,家里没有当官的人,也没有惹事的人。原来的生活差距也存在,比如贫农、自耕农,他们日子实在过不下去的时候还要去要饭。家庭内部关系都还好,和亲戚之间的关系也很好,毕竟大家都有血缘联结,无论谁家在有难的时候我们都会彼此互相帮助,不能坐视不理。

5.土改前的土地观念

我始终认为地多更好,因为地越多,产的粮食也就越多,我们才能更好地生活。但是我家属于中农,土地基本够用,一直没有对土地进行过买卖。对于地主等大户,那些地也是他们自己挣来的,我们没有不服气;对于地少的农户,他们只能给大户扛年头,要不然无法生存,但我没有比他们地位高的想法,我觉得我们都一样。对于土改这件事情,我们家里没有太多的看法,只要跟着形势走即可。我们这里的百姓也算比较朴实,没有太多想法,都是遵循政府的决定。

(二)土改的过程和经历

1.访贫问苦,扎根串连

工作队进村的事情我不记得、不是很清楚,我只记得大概在1947年左右开始进行了土改,那时还成立了农民会,这些事情都是政府派人来办理,我们普通百姓只需要服从安排即可。土改做了很多宣传,也总会开会,主要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土改的好处等。很多人在土改之前总是挨饿,但等到土改开展之后,农民的日子逐渐变得好一点。但是在七几年的时候我们又挨饿,很多人都去捡没人要的萝卜叶子、白菜帮子等。

村里进行了贫雇农串连,主要将他们都联系在一起,贫下中农才是一家人,之后才能分土地、分财产。我觉得土改积极分子做得很对,他们是土改政策的宣传者与推动者,而且他们基本由贫雇农组成,他们的干劲确实很足。村里成立了贫农团,其中的主要成员便是贫雇农,之后负责村里的土改分地、分财产等诸多事宜。

2.划分阶级成分

我的成分为中农,我的家人也都是中农成分,大家都一样。这个成分是农会给我们划分的,自己和其他人都没有任何异议,我十分认同。在划成分时主要由工作队负责,他们也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并不是胡乱进行估计。村里的农户只要剥削过人并且每人土地的亩数达到十亩以上便可以被评为富农,地主的情况则更为严重。我家的亲戚没有人被划为地主,也没有人被划为富农,基本全部是贫下中农。我没有听说死地主的事情,人在死了之后就不再追究成分了。我们村里也有地主,但不是很多,最多的便是贫雇农。村里只划分了一次成分,没有进行过二次划分。

3.挖苦根,斗地主

我们这里批斗过地主,我记得孙博海、李明久、王济民等人的成分都很高,在批斗地主时很多村里的年轻人都打他们,村里的雇农、扛年头的穷人也都揍他们。村里召开过诉苦大会,每隔两三天就要开一次会议。开会的时候在王佐诗的院子里进行,他家的院子很大,我记得他家有三间上屋,还有几间门市房,东边还有一座房,很大的一个院子。我没有去揭发过地主,更没有去批斗他们,因为我是中农,没剥削过别人,别人也没剥削过我。至于别人说不说好话、公开或者背地讲好话的事情我没听说,我不敢妄下评论,但这种事情也不好说,可能会有人帮助他们说情。

4.没收和分配土地、财产

地主的土地和财产在土改期间基本都被没收了,穷人家没有箱子柜子,他们直接去地主家拿。有的地主因为怕被批斗就直接跑了,家里的房子等都不要了,最后也都被贫雇农分了。农会给每人分七到八亩地,我们家属于中农成分,什么都没有分到。很多牛马等牲畜以及农具都被工作队的干部拿走了,百姓只分到一些房子、土地、衣物、被褥、锅碗瓢盆等。村里的百姓在分到物资之后并没有产生争执,因为这些物资也来之不易,贫雇农对于能够免费得到土地和财产也十分高兴。在分配土地的时候组织了集体看田、插标、立界等,工作队的成员也会仔细核算地主的土地,之后再给贫雇农平均分配。

5.土改复查

土改大概在1948年左右便结束了,土改之后没有进行土地复查,村里也没有清查过漏网地主,但查出过把成分划错的农户,主要是第一次的时候把成分划高了,比如把富裕中农划为富农,我们这村里有好几家是这种情况,杨业山、胡兴国、李明久等人,他们本来应该是富裕中农,但是被划为富农,最终也没有纠正过来。我们这里进行了查田定产,都是工作队管理这些事情,定产之后我们还要自己把公粮送到县里,除去上交的公粮家里基本可以满足食用的需求,负担不是很大。

(三)土改的结果和影响

1.土改后的土地经营情况

土改之后我家的土地数量没有改变,还是原来的六七十亩耕地,家里没有买卖过土地,这些田地足够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家里种的作物依旧是高粱、谷子和芝麻,亩产和土改之前相比没有增加,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肥料。我家的劳动力基本够用,但也加入了互助小组,这些都是临时性的组织。从伪满洲国种地开始,一垧地打不了两千斤粮食,即便七垧地所产的粮食也不够现在两垧地打的粮食。大家始终都想着好好干活,但是还是现在生活好,全部都是机械化,农民不挨累。

2.土改后的家庭生活情况

土改之后,我家生活没有太大的变化,因为中农属于里不出外不进,家里的东西没有被分出去。我家人还是每天干活,没有别的心思。地主家的生活变化会大一些,毕竟他家的土地、财产基本都被分了,而且还要接受批斗,他们心理层面也很难承受,因此有的地主就逃跑了。我家除了种地之外没有别的收入来源,没有在外面揽活或者做小买卖,日子一直比较清苦。

3.土改后的社会交往情况

土改以后,各家生活差距不太大,因为每家都有自己的土地,大家也比较平等,各自过自己的生活。土改之后没几年我们都在生产队干活,基本都不去串门,农民们也很少去打扑克、麻将。所以,我们家的社会交往始终没有太大的变化,和村民之间的关系没有太大的变化,和地主、富农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很大变化,基本没有任何来往。我家里人也比较和气,没有和村民吵过架甚至打架,相处得比较和睦。我家和村干部的关系也一般,我家没有人做官,所以和村干部之间的来往不多。但我家和亲戚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好,家庭之间也很和睦,很少吵嘴,更没有动手打过架。

4.土改后的观念变化情况

土地多了之后就能靠自己干活吃饭,我们对土改都很认可。土改之后我没觉得自家地位比地主、富农高,我认为我们都一样。但是土改和土地承包还不一样,土地承包之后越来越好,而土改之后还出现了集体化等现象。土改之后我总出工干活,总体来看修路的时候不多,挑大坝的时候比较多,而且特别累人,有时候在我家的南边干活,有时在我家的西边干活,如果走得远的话还要住在小塔子村,晌午的饭都由家人去送,很麻烦也很累。我记得袁金甲当村长时出工很频繁,但是只要给他送礼基本就不用出工了。土改让我们有地种,尤其邓小平领导之后,我们的生活更好了。而且我认为土改运动让普通农民都有地种,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

5.土改对农业集体化的影响

我们这里应该在1952年左右成立互助组,之后又在1954年成立了初级社,在1956年成立了高级社,对于互助小组、初级社和高级社我都加入了,家里的东西也都全部上交并没有自己留用,比如农具、牲口、饲料等,在此之后我一直在生产队干活挣工分。和集体化对比,我认为还是现在种地的效率高,要是以前好的话我们家也不用去黑龙江逃荒了,我记得那时都是一天固定分配几两粮,之后还得干活,每天饿得头昏脑涨。所以我认为集体化、入社都不好,但是土改能好一些,毕竟我们有地种、能打粮食,而且生活不受剥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