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分阶段整理
(一)土改的基础和背景
1.土改前的家庭基本情况
我于1932年出生,1946年结婚,我的祖籍为辽宁沈阳,祖祖辈辈均在此居住。土改之前我家共有八口人,分别是我的父亲、母亲、哥哥、嫂子、侄子、妻子和我的孩子,我们都是种地的农民。家里的劳动力分别是我、我的妻子以及我的哥哥和嫂子,从来没有雇用过工人,村里只有地主或者其他的富户才会选择雇工。我的爷爷奶奶早已去世,家中没有丧失劳动力的老人、病人或者残疾人,家庭生活负担不是很重。家里有两个小孩,他们的年纪也比较小,所需的花费并不多。
2.土改前的家庭经济情况
土改之前我和妻子均依靠种地为生,我们作为普通的农民也没有别的能耐,只能指望着这些土地。我家里的经济状况一般,基本能够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在村里处于中间水平。除去交公粮,我家的粮食基本够吃。我除了种地之外没有经营过别的副业,也没给别人揽过活。家里在土改之前没有大规模地养过鸡鸭,仅养过几只而已,这些家禽基本没有被外卖,全部自己家在过年过节时食用。土改之前,我家的生活压力不算太大。我家里没有太多的开销,基本都在吃喝方面,我家里的孩子也很小,所以花销不多。我家里人的生活都十分节俭,每件衣服上面都有补丁,衣服也是依靠自己做,从来不买做好的衣服。土改之前我没有向别人借过钱,更不敢借高利贷,如果借了高利贷,家中的生活将无法维持。我家属于富裕中农。
3.土改前的土地经营情况
土改之前我家有八天半地,这些土地都是好地,我家没有在甸子里的地,那里的地产量不好。我家的土地很分散,在村子的南北都有分布,耕作起来十分麻烦,这些土地加起来一共八天半。我家的土地均靠一点点的积攒而来,每年都通过攒钱买地。粮食作物以高粱、谷子、豆子和芝麻为主,土改之前没有种过苞米。我家没有肥料,所以粮食作物的产量很低,一天地只能打两千斤粮食。比如我家的一天高粱地最多能打两千斤粮食,有时还打不到。土改之前我家里需要交税,我交的是现金,没有交粮食。每次交现金的时候要送到村里,村里也有干部记账,不会出错。村里也有交不上公粮的农户,他们属于赖户,村干部研究之后认为他家实在困难也就不再让他要了。我家在土改之前养过一匹马,家里还有一辆花轱辘车以及小镐、锄头、犁杖等小型农具。这些牲口、农具等均由我家自己购买而来,没有和别人一起伙养牲口或者合买农具。村里农民基本都一样,没有人拥有胶皮车,也没有好的农具。我家在土改之前没有换工,也没有参加过互助组,家里的活都由我和妻子以及哥哥嫂子去做。
4.土改前的社会交往情况
土改之前我和村里其他村民家关系不说特别好也差不多,因为我没有得罪过别人,我属于老好人,跟别人的关系都很好。我和有钱农户的关系一般,彼此之间很少联系,村里一般有钱人之间的联系比较多,毕竟人以群分。我认为有钱人和普通人之间的生活差距比较大,有钱人的吃穿都比一般人要好一些。我家和村干部之间的关系还好,我后来也在村里担任干部,我们的关系一直不错。我们这里没有特别大的家族,但我和家人、亲戚之间的关系都很好,我们有事的时候都会互相帮忙。比如我的爷爷过世时,我的堂叔等人都来家里帮忙张罗,比如跑腿送信等。亲戚家里有事情的时候我也会热心帮助,我哥哥家在盖房子时,我免费帮他家干了几天活,我们作为亲戚不在乎这些小事。
5.土改前的土地观念
土改之前我家里没有买过地,也没有卖过土地。我认为地主有地也是依靠他们自己的能力,他们通过努力越来越有钱;而穷人只能扛年头,这些穷人还要会种地以及身体好,否则别人根本不会雇用。我觉得人要是穷的话,有时候很难翻身,代代人都很穷,就像是魔咒一样。但我始终没觉得自己比那些没有地的人地位高,我认为贫下中农一家亲,我们要互相团结。我听说要土改的时候并没有很多想法,我一向听从党的号召。我在土改之前没有什么疑问,我只知道听党和国家的安排即可,做事要跟着大方向,否则容易乱套。
(二)土改的过程和经历
1.访贫问苦,扎根串连
工作队进村的时间大概在1948年左右,我觉得土改像一阵风一样,它特别有力量,共产党的执行力也很强,土改这件事情一点都没有拖泥带水。工作队下到农村之后先到村里了解情况,之后再一步一步进行土改宣传,但是我没有参加过。我也没有参加过扎根串连,一般都是贫雇农进行串连,我家属于中农成分,所以我没参加过串连。在扎根串连之后才能将贫雇农的力量聚集在一起,才能凝聚人心,工作队的工作也能更好地开展。我们这里成立了贫农团以及儿童团,加入贫农团的成员基本都为贫雇农,村里的儿童团主要负责管理治安。
2.划分阶级成分
我的成分为富裕中农,成分主要由农民会负责划分,工作组负责指导工作。我的家庭成员和我的成分一样,我们对此都没有任何异议,外人也没有任何异议。工作组和农民会在划分成分时很认真,而且根据政策进行,比如按照人口的数量、家庭收入情况、土地数量等按照比例进行划分,工作队和农民会的工作基本没有出过差错,我们普通农民对工作队的工作也持认可态度。即便有人的成分被划错,他们在后期也都被纠正了。我们村里的地主有李家、赵家、孙家,加在一起不到十户。我家里的亲戚没有地主,也没有死地主这种情况。村里农民的成分多为贫农和雇农,他们是最有力量、最重要的阶级,土改积极分子也主要由他们构成。
3.挖苦根,斗地主
村里批斗过地主,但是具体的次数我不记得了,每逢十天或者半个月便要进行一次批斗。每次批斗地主时都要开会,公审大会和批斗大会一般在东蛇山子开,批斗的都是地主家的当家人,地主家的其他家庭成员没有被批斗过。我听说过兰旗的一个地主被八路军缴过枪械,这个地主因为不服气便和八路军反抗,最终这个地主被批斗而死。我没有揭发过地主的罪行,他们并没有剥削过我。我没有听说村民明着或者背地里帮助地主说好话、求情等,一般的农民都不敢这么做,在土改时很讲究阶级成分论,普通的村民不敢和地主走得很近。
4.没收和分配土地、财产
没收土地和财产的任务主要由贫雇农掌握,这些土地和财产最终也分配给贫雇农。我家里属于中农成分,所以家里没有分配到任何的土地和财产。我记得在分地的时候,都要事先将土地丈量好,再统计村中的贫雇农人数,之后进行平均分配即可,我们村里的贫雇农平均每个人分到了半天地,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贫雇农的生产和生活问题。一般来说,同一阶级的人分到的物资基本一致,比如雇农家里没有房子和土地,便要给他们平均分配;而对于贫农,他们家里若有房屋,则不再给他们进行分配。村里在分配土地的时候组织了集体看田、插标、立界,并且进行了丈量。分地和分财产的干部都不敢贪污、腐败,村民之间也没有争执,大家都很守规矩。
5.土改复查
土改的结束时间大概在1949年10月之前,之后没有进行过土改复查,村子里没有清查过漏网地主。土改之后还给我们发了土地证,上面清楚地记录着我家土地的亩数和方位。村里没有进行过查田定产,但依旧要向国家交公粮,除去公粮之外基本能够满足全家人吃饭。我家的生活压力逐渐变大,因为家里的孩子逐渐变多,花销也不断增多。
(三)土改的结果和影响
1.土改后的土地经营情况
土改以后我家里的土地亩数没有发生改变,这些土地所产的粮食基本足够一家人的生活。土改之后主要种植的作物为高粱、麦子、谷子等,产量也没有明显的提升。土改之后我家里的劳动力基本够用,虽然哥哥去当兵,但是我和妻子还有嫂子作为劳动力,我们基本可以维持生活,家里始终没有雇用过工人。我在土改之后开始加入临时互助组,在农业生产方面没有太多的困难。土改之后家里依旧需要交公粮,有时乡里粮库不能留存太多粮食,我一般就会上交现金,交完现金之后剩下的粮食基本足够自家人吃。我在土改之后的生产热情不算很高,家里也没有多余的钱买地,更没有卖过土地。
2.土改后的家庭生活情况
土改之后我家里的生活总体在变好,但我始终没有经营过副业,虽然去沈阳打工,但也没有挣到钱,为了减轻家中的劳动力紧缺问题,我后来便回家务农。我家的收入水平一直不高,但是基本可以勉强维持。我认为土改之后大家都有土地耕种,因此村民之间的生活差距不是很大,尤其在入社之后,人们都是挣工分、吃大食堂,彼此之间的生活差距更是在减少。
3.土改后的社会交往情况
土改之后我觉得自己在村里的地位没有很大变化,我和其他农民之间关系都一样。我没有觉得自己的地位高,任何人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总的来说,我和贫雇农之间的关系要更好一些,和地主的关系稍微差一些,毕竟贫下中农一家亲。我对土改这事没有特殊的看法,土改给大家分地是一件好事,我们都要感谢党和国家。土改之后我和村干部之间的关系还好,土改之后我在村里担任会计和保管员等,所以我和村干部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村里的恶势力被打败之后村庄的风气也逐渐变好,贫雇农也不再受人剥削,生活能够过得滋润一些。
4.土改后的观念变化情况
土改之后,大家的土地都一样多,这是一件十分好的事情,证明我们的国家在进步,农民的生活在向好的地方发展。我认为土改时分地和土地承包时分地没有特殊的区别,而且也不会因为某人是干部就会多得到一些土地,谁都不敢多吃多占。我和亲戚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好,有事的时候依旧会互相帮忙。我始终没有觉得自己比地主、富农的地位高,只有同一阶级的人才是一家。土改之后我修过河网、拦河坝,也去过韩家窝堡、前莲等地修路,十分辛苦。但我仍然感谢国家,始终要跟随着党的号召。我对土改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大家都有地种,每个人的地位都平等。
5.土改对农业集体化的影响
土改后的三四年便开始成立互助组,之后才成立初级社和高级社。入社时我自愿把自家的土地、牲口、农具等上交了,家里没有留下任何农具。村里有的农户自己私下留下了一些小农具,但基本用不上。我认为还是自己种地比较好,自己种的效率明显高于集体化时期,因为自己可以随便种植农作物,产量也能有所提升。集体化时期实在太复杂,入社之后我吃过大锅饭,总是吃不饱穿不暖,家里所有的锅碗瓢盆全部都交上去了,根本没有东西自己做饭。但我不认为土改分田这件事情白搞了,凡事都有存在的道理,土改也让农民们得到了一定实惠。